健康新闻

秋季养肺要“温和静”

1630

入秋之后,天气依然很热,许多人仍保持着暑天吹空调、吃冷饮的生活饮食习惯,即所谓的“秋行夏令”。气温虽然不变,但节气已转换,秋风起,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天地阳气渐收,稍不注意就会受到外邪的攻击。中医认为:“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

日常养生

夏季为什么要吃姜?原先它有这么多益处

490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那么,夏天为什么要吃姜?到底有哪些好处?本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谢连娣医生为大家讲讲关于夏天吃姜的那些事儿。夏天为什么要吃姜?首先,夏三月属火,炎热的夏天,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界,升浮发散于体表,而体内阳气则相对虚弱。正如古人所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

日常养生

三伏天来啦!健康养生要先清暑湿、后扶阳气

1753

受访专家: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 王 磊 □主治医师 邹梦颖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自然界阳气生发,阳气最旺。大部分地区酷暑潮湿,人们出汗多,阳气随之外泄,加上贪食生冷,易导致内环境寒湿、脾胃失调。因此,三伏天养生要先清后补——把体内暑湿等邪气、毒素清除后,再补充阳气,

日常养生

炎夏吃姜有什么注重?这两大类人要留意

144

夏天为什么要吃姜?1、夏三月属火,炎热的夏天,宇宙万物都是升浮发散的状态,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界,升浮发散于体表,体内阳气则相对虚弱。正如古人所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此处所指的五月是农历五月。应对体内阳气虚弱,夏季的饮食当减少苦味,适当选择一些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茴香、葱白等来平衡脏

大暑节气,小儿衣、食、住、行多留意!
日常养生

大暑节气,小儿衣、食、住、行多留意!

1854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2020年7月22日16:36即是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

日常养生

冬病夏治有注重!这几种群体并不宜

627

“冬病夏治”这个词语可能大家非常熟悉,但是具体的涵义和包含的内容可能知之甚少,对“冬病夏治”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解释,可以帮助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冬病夏治”的保健治疗。所谓“冬病”并不是仅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而是指人体感受外来的风、寒、

健康新闻

小暑习俗知多少?民俗时兴“食新”、吃藕

181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虽然它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此时很多地方的人们,已能感受到高温的威力。小暑是一个表示温度变化的节气。为了应对之后愈发炎热的天气,民间有一些流传已久的习俗,如讲究“食新”;也有人家会趁着天气晴好,晾晒衣物、书籍之类。小暑的由来按传统算法,小暑是干支历午

日常养生

夏季养生怎样调理肠胃?应保证三戒三宜

1380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李军祥暑季,天气炎热,也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调整胃肠功能,预防胃肠疾病呢?应当做到三戒三宜。一戒过食生冷。夏季,在气温升高的同进,大自然的阳气也日渐旺盛,自然界的湿度也随之增加。相应地,人体内的湿气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往往食欲不振,

日常养生

出汗也有学问!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

1556

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

日常养生

夏至养阳好处多,因势利导除夏热

487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魏帼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节,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的季节,所谓的伏天也就开始了。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为旺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通常认为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但其实从夏至开始,人体的阴阳之气就开始慢慢的转换了,这时的阳气已经呈现出将要收敛的趋势了,白昼

健康新闻

出汗也有学问?中医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

1379

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

日常养生

人为何会"春困"?两款茶饮改善昏昏欲睡

481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黄帝内经》中对于春天的论述,也就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天人合一,人体与自然界相应,也处于阳气升发、阴消阳长的阶段。但很多人却在这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常常感到昏昏欲睡,也就是所谓的“春困”,这是什么原因呢?

日常养生

晚九点后不宜艾灸 小心养生不成反伤身

927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睡觉前艾灸半小时温阳安神,这是很多人养生保健的方法。但这种方式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阳气早上生发,中午最盛,晚上潜藏。晚上艾灸,就是在阳气潜藏时,又重新开始唤醒

日常养生

“春困”这信号您懂吗?

1053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黄帝内经》中对于春天的论述,也就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天人合一,人体与自然界相应,也处于阳气升发、阴消阳长的阶段。但很多人却在这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常常感到昏昏欲睡,也就是所谓的“春困”,这是什么原因呢?

日常养生

春分睡好阳气升 焕发活力促生长

1517

在自然界,春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冬季逐渐增加,气温缓慢升高。而春分时节,正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的日子,所以从理论上来讲,阳光照射的时间正好是全天的一半时间。而全球的白天和夜晚时间等长。待到春分之后,我国所有地区都将出现白天时间逐渐延长,而夜晚时间逐渐缩短的现象。而这时我们人体也会随着季

日常养生

惊蛰节气 中医养生有讲究!

378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所谓“惊”,即惊动,“蛰”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昆虫,惊蛰,则指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蛰虫。惊蛰时节,天气变暖、雨水渐多、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是个养生好时节。那么,惊蛰时节该如何养生呢?舒展经络,调和气血人体经历了长时间的冬,阳气尚未完全透达于全身,此时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日常养生

初春养阳气 不妨喝喝杜仲花生鸡脚汤

986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映平冬去春来,阳气开始生发,养生要想达到阴阳平衡,需要正气充盈的健康状态,初春季节除了要健脾祛湿和防“倒春寒”之外,还需要养阳气,助阳升发。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林举择推荐一款节气养生靓汤,能养阳护肝,强筋祛湿,它就是——杜仲花生煲鸡脚汤。雨水季节之后,空气中水

健康新闻

宅家怕胖?坐式八段锦练起来

275

非常时期减少外出,只吃不动腰身渐宽,如何是好?在家锻炼,中医养生操八段锦练起来!站着练的八段锦大家应该已经见过了。给大家介绍一套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原创的八段锦序贯疗法,坐着甚至躺在床上都能做!据介绍,这套八段锦序贯疗法是该科室护理团队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养生法的基础上改编的,分为立式、坐式

日常养生

当立春遇上“新冠病毒” 该注意哪些事?

1478

立春——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太阳黄经到达315度为立春节气。“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又称为“打春”,是春天开始的意思。自然界中“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此时阳气始生,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不例外,特别是今年立春正赶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在这个特殊的节气

健康新闻

晚九点后不宜艾灸

1135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睡觉前艾灸半小时温阳安神,这是很多人养生保健的方法。但这种方式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阳气早上生发,中午最盛,晚上潜藏。晚上艾灸,就是在阳气潜藏时,又重新开始唤醒

健康新闻

补阳,辨清体质

294

阴阳最早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至西周时期阴阳概念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开始将其运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在医学领域中,凡具有在外、向上、兴奋、温煦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属阳。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是针对阳气而言的两种病理状态:阳气不足是指素体阳气虚衰,机能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

健康新闻

冬季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

1954

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冬季,天气逐渐变冷,阳气减弱,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围综合门诊部的廖堪善主治中医师表示,冬季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节流开源。廖堪善有位患者是足球爱好者,几乎每周都要踢三至四次球。由于白天要工作,踢球的时间都是晚上10时。这样的运动方式,持续了半年。他说,每次运动后都很兴奋,很难入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