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破万亿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医药健康产业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2018年至今,北京已接续实施三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医药健康产业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2018年至今,北京已接续实施三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3万聋儿,60%的遗传性耳聋与基因缺陷有关。通过生物技术修复基因缺陷或替换掉这些导致耳聋的特定基因,可从根本上恢复患者自然听力,包括感知复杂的音乐和环境声音,且没有佩戴人工耳蜗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换的烦恼。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耳朵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领域,干细胞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32年干细胞相关研究问世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方面的安全性和潜力,也经受了广泛的研究与测试。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据专家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项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或已经完成。这些试验旨在探索干细胞在治疗癌症、
为抢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机遇、培育未来产业,上海于1月10日正式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以医疗级场景为核心,以战略产品为导向,重点推进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产品的落地应用,并鼓励非侵入式发展。《行动方案》为上海市脑机接口
一、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非分化状态下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按照来源,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人胚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按照功能,干细胞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二、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能力的细胞
《自然·医学》杂志近期邀请全球11位顶尖研究人员,评选出一份榜单,列出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他们强调,这一榜单并非奖项或排名,而是对医学领域重要进展的探讨。《自然·医学》高级编辑本·约翰森表示,这一榜单反映出世界在2025年面临的令人担忧的健康挑战,旨在探索肥胖、癌症、营养不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共53名专家参与撰写的《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7日在广州举行。钟南山指出,随着JN.1新冠病毒变异株等出现,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往前走。据介绍,《共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并结合我国对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 实习生陈茜)记者5月24日获悉,近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产业发展大会上,首批39名院士专家加盟南京市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发展智库,为南京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智慧。近百名全国生物医药行业院士、顶尖专家和领军人才齐聚本次大会,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
儿童用药匮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用药依从性不同,生产企业可能需要改变药品的剂型或添加适当的辅料来调整药品形状和味道,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儿童用药研发生产。国家卫健委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投入超6亿元研究儿童
《自然·医学》16日发表一项对大规模II期临床试验数据的探索性分析显示,单克隆抗体prasinezumab能减少快速发展型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退化迹象。帕金森病目前没有疾病修饰疗法,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点为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恶化。大脑内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是帕金森病的一个特征,已有多项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治疗慢性伤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种电离气体来激活伤口敷料。研究人员认为,新方法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有望改变糖尿病足溃烂和内伤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等离子激活水凝胶
随着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建立,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罕见病相关政策,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引进、研发和生产,并加快罕见病药物的注册审评审批,罕见病药物在国内的上市数量逐年提升。根据《2024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165种罕见病药物上市,涉及
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通讯》2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更快捷、耗费人工更少的技术,能通过建模和三维(3D)打印为人们“量身定制”更加逼真的义眼。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生产的义眼外观更自然,适配度更好。 全球约有800万人佩戴义眼,义眼的真实复原度对于心理认同和外在相
科技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佳欣)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发现:首次人体严格受控暴露临床试验显示,吸入特定类型的石墨烯不会对肺或心血管功能产生短期不良影响。这意味着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安全地进一步开发,而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风险。相关论文发表在16日《自然·纳米材料》杂志上。 石墨烯
科技日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1日出版的《自然》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科学家指出,基于器官的癌症分类,如乳腺癌、肺癌或胰腺癌,亟待转变为以基于分子的方式进行分类。文中写道,“根据肿瘤分子特征进行癌症分类将使数百万人更快获得有效治疗。”根据产生肿瘤的器官和肿瘤的发展对
科技日报巴黎1月25日电 (记者李宏策)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由法国Acticor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药物格伦佐西单抗能显著降低卒中患者死亡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柳叶刀·神经学》杂志上,为该药物的有效性提供了初步证据。 卒中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法国里尔大学医院神经血管学科主
《自然·医学》杂志7日发布了由业内顶尖专家评选出的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这篇新闻特写表示,无人能够预测2024年生物医学领域到底会诞生什么,但可以让这些专家告诉人们:有哪些正在进行的试验,可能在明年产生重大影响。两种AI算法尤为抢眼关于人工智能(AI)已有很多炒作,但AI工具却很少
科技日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刘霞)一个国际团队联合在儿童中开展了迄今最大的维生素D补充剂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增加维生素D缺乏症儿童的骨骼强度或预防骨折。这一最新发现挑战了人们此前普遍认为的维生素D有助骨骼健康的看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
随着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发酵,人们对于核辐射的预防愈发关注。近期网传“可以通过食用碘盐,能够预防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蓄积,以达到保护甲状腺的目的”——这真的靠谱吗?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其中涉及诸多近期广为流传的健康谣言。快来一起了解真相吧。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近日,“抗癌神药”AOH1996引发热议。据了解,8月1日《细胞·化学生物学》在线发表了美国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城市的科研成果。该文章表示,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口服小分子靶向化疗药物AOH1996。在临床前研究中,该研究药物能杀死所有实体瘤。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能杀死所有肿瘤的泛实体瘤抗癌药物,因此这
在玉石加工现场,高速铣刀与原料猛烈碰撞,擦出火花也激起粉尘;在海边,万吨轮船上锈迹斑斑,戴着口罩的年轻人手持钢砂打磨,扬起四散飞溅的粉尘。这些场景与医药研发看似毫无关联,但在全国政协委员、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看来,却是健康新挑战。“新业态、新工种中的尘肺病潜在患者在增多。”蒋建东说,经济社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5年来,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培育形成了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正是其中之一。报告还在北京未来重点任务中,将医药健康列为需要发展和巩固的高精尖产业之一,明确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结合北京市医疗机构的
近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几乎每天都泡在位于上海的疫苗工厂里。国内一流的mRNA技术平台产业化基地就在这里,这是针对现有新冠病毒变异株有更好保护效果的新一代疫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作为研发高效疫苗的“掌舵人”,朱涛在去年参加全国两会时,就带来了《关于采用加快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鲜明导向,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福建省以防疫需求为导向,面向人民生命健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董瑞丰、戴小河)记者日前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积极推进新冠治疗药物研发,除了已获批的中和抗体、化学药物和中药外,还有多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科技创新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