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峰论坛”上,专注于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民间智库——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殷大奎担任中心顾问,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担任中心主任。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刘映)6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峰论坛”上,专注于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民间智库——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殷大奎担任中心顾问,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担任中心主任。
图片来源:网络
殷大奎表示,目前中心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按照国家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构建这样一个智库,起到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全面整合县域卫生相关资源,帮助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更好更多地服务于基层民众”。
据悉,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将借助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及医院管理者、医学专家、媒体等资源,通过采访座谈、举办论坛、考察调研、课题申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深入中国县域基层,助力优质资源下沉,落实分级诊疗等深化医改举措。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助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当日,会上还启动了帮助县市级医院发现管理、学科短板的“啄木鸟工程”,及助力县市中医院能力提升的“甘露计划”两大项目,以推动“九成病人看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
整合资源,为县域发展“雪中送炭”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就近就医的关键环节。
当前,加强县级医院建设,以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为主要抓手落实分级诊疗,是实现“大病不出县”、扭转“倒三角”就医结构、恢复良好就医秩序的重要选择。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工作进展。据介绍,近些年来,县级医院变化明显,除硬件设施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也非常明显。例如,几年前,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基本空白”,现在县级医院围绕手术科室开展的重症医学科覆盖率已达38%。很多县级医院已开展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有的县级医院对于关节置换等介入手术的应用已比较熟悉。
目前,实施健康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县域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如何通过投入帮扶、对口支援等提升贫困县的医疗服务能力,对县级医院来说,做好健康扶贫工作,既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发展契机。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对国家政策实施、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
做好规划,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提到,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之后,国家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做了一些规划。例如,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确定“6+1”改革思路,即6项改革任务和1项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目前开展的有关县域卫生领域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研究分析县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问题;二是紧密结合深化医改,按照医改工作部署要求开展的工作,包括医联体建设;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如对口相关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等。对于乡村医生基层人员,将其能力与责任相匹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远翔介绍说,为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中心组建了由医院管理专家、医学人文专家、资深媒体人为核心的常设机构,搭建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交流机构和平台,为县域医疗工作者服务。为及时深入地了解县域卫生的现状,中心邀请了部分县市医院院长加盟,为中心工作开展建言献策。同时,为全面助力基层医院管理、学术水平双提升,中心设立医院管理分中心、医学专科分中心,同时聘请国内一批有着多年医院管理经验的专家及学科领军人物作为中心专家顾问,共同为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
此外,为更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中心还设立企业分中心,引入包括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互联网企业、投融资企业等,共同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