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揭示红细胞程序性死亡新机制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 华东理工大学刘琴教授团队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胡兴斌副教授团队揭示了一种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补体系统激活触发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机制——血影蛋白依赖性死亡(spectosis),为溶血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药物靶点,不仅有助于人类疾病治疗,未来也可拓展至畜禽、水产养殖业感染性病害防控领域。

北京时间4月18日,国际期刊Cell(《细胞》)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作为机体氧气运输的核心载体,红细胞负责将血液里的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同时参与免疫调控。正常人体内的红细胞寿命平均为120天,但在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就可能会错误识别红细胞,“认友为敌”发起攻击,激活补体系统这一重要免疫防御机制,由此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会在红细胞表面“打孔钻洞”,从而破坏细胞完整性,最终导致溶血。

研究人员介绍,针对溶血性疾病,当前临床应用的补体抑制剂虽然能延缓溶血,但是细胞破坏过程一旦启动,这些抑制剂也将回天乏术,而且单靶点治疗效果也受限。因此,解析补体攻击引发的红细胞内部分子事件,开发针对性干预策略,成为提升疗效的关键突破口。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补体激活诱导溶血的体外模型发现,补体信号的激活会依次引发红细胞的程序化形态重塑,并伴随着细胞内容物的外排等变化。这就提示该过程可能存在程序性死亡机制。

“spectosis定义了一种红细胞程序性死亡新机制,对于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刘琴说。

科学构想提出后,研究团队又通过体内外机制进行了深度验证。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构建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小鼠模型,成功再现补体依赖性溶血进程,相关实验从遗传学角度验证spectosis的核心机制。

为了评估spectosis通路关键靶标的治疗价值,研究团队采用补体信号C3抑制剂和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进行干预,发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协同增效”,显示出“1+1>2”的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不仅系统阐明spectosis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更创新性提出‘补体抑制+细胞死亡阻断’的联合治疗方案。”刘琴表示,相较于现有单靶点治疗,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可突破补体系统代偿激活的瓶颈,为溶血性疾病治疗开辟有效途径。

目前,研究团队已着手建立以红细胞spectosis为核心的药物筛选平台,首批筛选的药物分子在养殖鱼类感染性肠炎的口服治疗中表现出良好效果。“未来,我们将和药学专业教授紧密合作,精准筛选靶向抑制补体激活及炎症小体活化的药物分子,为炎症性疾病药物开发贡献力量。”刘琴说。 (盛恭 许婧)

上一篇:我国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家预防接种单位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在济南发布

792

中新网济南4月19日电 4月18日,《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济南发布,系中国首个聚焦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的权威报告,首次系统性揭示了中国小细胞肺癌在临床诊疗和患者生存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优化临床实践、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记者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仪式上

“健康细胞”如何扎根基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一线实践观察

1614

在苏州健康科普馆的生命奥秘展厅,五年级学生王晨晨正全神贯注操控着互动屏幕上的“龋齿大战”游戏。当他成功用“牙刷战士”击败“牙菌斑怪兽”时,电子屏幕立刻弹出正确刷牙六步法图解。这个由苏州市疾控中心打造的健康科普基地,正通过60多项沉浸式体验项目,将健康知识植入参观者心田。时而雾霾笼罩,吞没整个城市;时

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获证实

1380

科技日报深圳4月8日电 (记者罗云鹏)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首次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发现打破了自1919年以来“小胶质细胞仅存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机制及相关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相

细胞培养鱼可降低海鲜过敏原含量

680

一项关于细胞培养鱼的研究有望让全球3%至5%患有严重食物过敏的人群重新享受海鲜美味。新加坡詹姆斯库克大学联合新加坡科研机构宣布,他们研发的细胞培养日本鳗鱼过敏原含量降低至传统鱼类的十分之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该研究始于十年前针对鱼类过敏儿童的临床追踪,建立了百名确诊患者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1919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1388

新华社广州3月25日电(记者马晓澄、钟焯)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25日在广州启动建设,将绘制人类生命过程中的细胞动态演化图谱,构建数字细胞AI大模型,催生生物医药研究新范式。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建设周期4.5

搭建“细胞工厂” 生产“细胞药物”

1545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们就像一个个纳米级的‘信息包’,让细胞在相互‘见不到面’时也能共享信息,在受精、免疫反应、疾病过程、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等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3月20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光华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团队开发出一种细胞外囊泡高效稳定生产平台,相关成

利用干细胞造出新型血管移植物

679

在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威斯康辛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通用型生命管道”——利用干细胞来源的动脉内皮细胞(AEC)开发出的新型小直径血管移植物。这一成果对推进生物工程研究和血管手术领域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血管被称为人体“生命管道”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