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口腔医疗陷阱,要从预付制下手

随着口腔护理市场快速发展,各类牙科诊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个热门消费领域,却暗藏诸多消费风险。4月7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特别提示,要警惕低价引流、预付费跑路等消费陷阱。要审慎选择服务机构,优先选择资质齐全、经营稳定、口碑良好的正规口腔机构或公立医院口腔科。要特别警惕一些小诊所用“终身质保”等夸大宣传诱导消费。应理性看待价格和品质,切勿忽视质量和安全。(4月8日《中国消费者报》)

口腔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使其容易成为消费纠纷的高发区。提供口腔医疗服务的民营机构占比较高,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机构因为市场竞争压力大,进而选择以低价引流、高价收割等营销方式维持生存。口腔治疗周期长,正畸、种植牙等项目往往需要持续数月,治疗容易因机构经营不善、医生频繁更换等问题而被迫中断。再加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对治疗方案、耗材质量等缺乏判断能力,更容易陷入过度治疗或虚假宣传的陷阱当中。

在口腔医疗的诸多消费陷阱中,预付式消费隐患尤为突出。低价的营销策略往往与预付制捆绑在一起,不少机构规定,患者只有预付治疗费用,才能享受较高的折扣。有的患者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后,可能因医疗机构资金链断裂、突然闭店等原因导致治疗中断,后又面临维权困难。部分诊所要求患者全款支付种植牙费用,后续却以材料升级、手术附加费为由加价,甚至卷款跑路。尽管预付制在短期内看似是商家的让利行为,实际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患者。

针对医疗领域预付式消费导致的风险,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近日发布通知,明确公立医疗机构自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这一政策虽然主要针对公立医疗机构,但其传递的信号值得重视,即预付制若缺乏监管,很容易滋生乱象。民营机构作为口腔医疗服务的主力,应该主动摒弃预付模式,转向按阶段付费或单次结算,以降低患者的风险。此外,对于仍保留预付制的医疗机构,则要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并探索建立预付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避免出现卷款跑路等现象。

除了整治预付制外,其他配套措施亦需同步推进。比如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应强化合同约束,在合同中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明细及责任划分,杜绝口头承诺。还要加强广告监管,严查“低价引流”“虚假疗效”等误导性宣传,对违规机构实施信用惩戒。此外,推动服务透明化,要求机构公示医生资质、耗材来源及价格等,用减少信息差的方式避免患者入坑。

在种植牙集采政策开始推行后,高价种植牙时代终结;服务价格专项治理,则进一步规范了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近几年口腔医疗改革成效显著,很多人对此深有感触。在此背景下,假如口腔医疗消费陷阱不除,改革红利就可能被乱象侵蚀。由此看来,治理口腔医疗乱象既是为了维护患者的权益,更是巩固医改成果的关键之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打击。

上一篇:2025年04月0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篇:【光明时评】人工智能创造消费新热点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谨防医疗机构外包科室成为坑民陷阱

1324

近年来,医保大数据监管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招揽、利诱群众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虚增耗材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浑水摸鱼,专挑“易感”群体下手,外包科室伪造病历成诈骗温床,披慈善外衣“拆灯泡”规避检查。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判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游医”违规承包民营医院眼科,靠“下乡义

中国专家成功绘制全球首张“多组学全景图谱” 为更多胰腺癌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1803

记者4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历时五年研究,成功绘制全球首张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根据图谱突破性提出这种“沉默肿瘤”的分子分型框架、预后模型和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悉,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在医学界被公认为“癌症之

助脊髓损伤患者迈步行走

418

3月3日20时,全球首批第四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实施。3月4日中午,随着设备开机,脑脊打通验证成功,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瘫痪多时的患者腿部开始自主抬动。今年1月至2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3例临床概

赵醒村代表: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102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医疗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醒村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是群众的普遍心愿,也是医者的期盼。我建议加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力度,让更多的人在家

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点亮记忆之光(老病新治)

144

  本报北京电(记者熊建)日前,一位80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位于北京的航空总医院接受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手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显著提升,记忆力明显改善。患者确诊阿尔茨海默病6年,出现易怒、焦虑抑郁、记忆功能减退、言语混乱等症,睡眠增多,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经过测评

帮助更多患者“听得见、说得出” 耳鼻喉科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1160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徐鹏航)记者3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耳鼻喉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价格项目统一整合为164项,指导各地规范耳鼻喉科医疗服务价格,帮助更多患者“听得见、说得出”。在人工耳蜗方面,为配合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实施,立项指南设立了“人工耳蜗适

用机器人辅助 患者康复加速(退病录)

452

  近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主任王军强带领的智能骨科团队,运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90岁高龄的骨盆骨折患者。惊险一刻“我就想过个马路,谁承想会这样。”90岁的王亮(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日常遛弯儿竟遭遇飞来横祸。被轿车撞倒后,王亮右侧

“叩响”遗传性耳聋患者的无声世界

148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3万聋儿,60%的遗传性耳聋与基因缺陷有关。通过生物技术修复基因缺陷或替换掉这些导致耳聋的特定基因,可从根本上恢复患者自然听力,包括感知复杂的音乐和环境声音,且没有佩戴人工耳蜗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换的烦恼。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耳朵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