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细胞工厂” 生产“细胞药物”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们就像一个个纳米级的‘信息包’,让细胞在相互‘见不到面’时也能共享信息,在受精、免疫反应、疾病过程、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等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3月20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光华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团队开发出一种细胞外囊泡高效稳定生产平台,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不久前也开发了细胞外囊泡数据库,收集、整合和展示了细胞外囊泡介导的千余条相互作用事件。细胞外囊泡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构建体外不凋亡的细胞素

统计显示,已发表和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对于细胞外囊泡的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肾脏疾病、骨关节炎、中风、阿尔茨海默病、1型糖尿病等疾病均有探索。

“如果细胞外囊泡可以实现稳定生产,未来它将有望能像药物一样用于疾病的治疗。”杨光华表示,但目前细胞外囊泡的大规模生产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分泌它的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会不可避免地凋亡,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还会分化直至停止增殖。

建造一个能够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细胞系能够解决细胞外囊泡的高通量生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探索通过基因介导插入的方式构建不变异和不衰老的永生细胞系。”杨光华介绍,团队利用一种能够激活端粒酶(与衰老相关的酶)活性的基因SV40LT,通过病毒载体转导技术,对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获得了一种可以不凋亡的间充质干细胞系。试验结果显示,改造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连续传代50次后仍保持稳定的细胞形态、多向分化潜能和基因组完整性。

“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基因SV40LT的引入使得细胞系在获得无限寿命的同时能够保持遗传稳定性,且无致瘤转化特征,具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杨光华说。

确保“出厂”外泌体质量

改造后的间充质干细胞系能否承担起“工厂”的职能,持续稳定输出外泌体呢?

“不凋亡的间充质干细胞未必能保证产物一直不变,有研究也提示我们长时间的体外传代培养可能会改变所得外泌体的属性。”杨光华说,和现实中的工厂一样,外泌体“出厂”前也需要进行质检,以确保这些纳米级大小的粒子是均一的。

质检的步骤是应用单粒子干涉反射成像传感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经改造获得的多个代际之间的外泌体进行形态学特征、粒径分布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杨光华表示,质检结果显示,后代衍生出的外泌体与原代胎盘间充质基质细胞衍生出的外泌体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经过基因改造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系能够持续稳定分泌外泌体,可以作为生产用的高质量单细胞来源。

“我们还为这一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探索了相关辅助指南,如采用无外源细胞外囊泡干扰的化学限定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纯度和批次间的一致性。通过免疫捕获等新型纯化工艺可实现细胞外囊泡的高效分离和富集等。”杨光华说。

未来团队将继续构建相关的疾病治疗评估体系、组织特异性递送系统等,为细胞外囊泡在精准医学领域的转化应用奠定基础。(记者 张佳星)

上一篇:莫把结核当感冒 专家提醒儿童结核病防治关注这四点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AI工具为一名罕见病患者找到药物

25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在梳理了4000种现有药物后,这款AI工具为一名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患者找到了救命药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最新研究中,这款AI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确定阿达木单抗可能是治疗iMCD最有效的药

流感药物有必要囤吗

613

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平台上流感用药相关搜索和销量成倍增长,不少健康平台上相关疾病的咨询和问诊数也在上升。流感相关药物有必要囤吗?得了流感该如何科学用药?尽管药品需求量上升,不少药店供货紧张,但远远没有到“一药难求”的程度。记者搜索叮当健康美团买药等线上平台看到,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奥司他韦

为创新药物研发提速增效

1125

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个新靶点,到向市场推出一款创新药物,通常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和超过10亿美元的成本。在暨南大学,一个可用于开发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靶点,在相关论文发表不足一年、专利授权仅3个月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及知识产权转让,使得创新药物研发进程大大加快。2020年5月,科技

AI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

859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列出药物研发等84种具体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按下了“快进键”。长期以来,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一个著名的“双十”魔咒,即新药研发需要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如何打破这一魔咒,AI

甲流治疗药物供应充足(民生一线)

745

目前,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占比99%以上。近期一些治疗甲流的药物销量持续增长。药物供应情况如何?价格是否保持稳定?1月8日,记者在北京、内蒙古、辽宁和湖北等地进行了探访。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女士在网络购药平台上搜

3D打印微针可将药物精准送入耳蜗相应位置

75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超薄且超锐利的微针。这款微针能够将基于基因疗法的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无法触及的区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人耳蜗结构复杂,且充满液体,将治疗药物准确且安全地递送到耳蜗内的合适位置困难

这些药物如何正确服用?(民生服务港)

1649

  药片太大咽不下去,可不可以掰成两半吞服?不喜欢吃胶囊,能把药粉倒出来兑水喝吗?很多人在用药时会有这些疑问。这些药物应该如何正确服用?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孙楚枫。孙楚枫介绍,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盒上的名称来简单快速辨别,即药品通用名中不含“缓释”“控释”“肠溶”等字样的药品

这个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盘点常见药物服用时间

226

我们经常在药品的说明书上看到“餐前服用”“餐后服用”等等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餐前服用”,多久算“餐前”?为什么非得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发生什么?那对应的,餐后服用呢?饭前服用的药物空腹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饭前吃的药物,如果饭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