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也有“神农氏”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事实上,在现代医学发展历程中,西方医学界也出了不少神农氏。没办法,缺乏技术手段,科学认知不足,谁会知道某种药物的安全剂量是多少、某种药到底能不能治好病呢?有好几百年的时间,所谓开药,就是尝一尝、看一看的事——患者尝药医生看,看患者情况是糟了还是好了一些。

当时的某些记载,今天简直不忍卒读:用有毒的锑治疗发烧,副作用是心血管衰竭和猝死;拿大剂量的汞对付性病,附带着让牙齿脱落、腹泻不止,跟着还有肾衰竭;吃鸦片镇痛,从而终身上瘾……以至于18世纪时有人讽刺说:“常有人问某某是死于何种疾病。确切来说,问题应该是‘某某死在哪个医生手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医学史的荒诞期,医务人员挺身而出代替患者充当小白鼠,拿自己做实验,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这部书,讲的就是一群大无畏的“西方神农氏”的故事。为了医学的进步,他们吞下霍乱弧菌培养物、盐酸以及这样那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医学试验。

作者特雷弗·诺顿是英国科普作家,翻译者朱机是科学传播团队“科学松鼠会”成员。他们联手为中文读者奉献了一部精彩的医学自体实验史。其中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科学,甚至有些傻气的奇谈。但读罢全书,读者不会去嘲笑书中的人和事,反而会深思: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这些先驱者的试错与努力,是他们从疾病的雷区中为后人蹚出了一条条安全通道。

比如扬·浦肯野,这位捷克医学生1819年开始通过品尝、嗅吸药物来检测药效。他明白其中有危险,应该“谨慎操作以免将自己推向危险成为牺牲品”,但为了弄清楚药物会引起人体哪些生理反应,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一次,浦肯野要试的药是洋地黄——过去常用作强心药,但又会让患者视力模糊。于是,浦肯野服用了过量的洋地黄以观察后果——所用剂量是实验动物致死量的1/10。服药后,他的心跳变得十分不稳定,在长达两周的时间视力受到影响。尽管如此,浦肯野还是对视觉特性作出了重要观察。他发现,颜色不是由视网膜边缘感知的。另外,在眼白处给一下闪光,可以看到为视网膜供血的毛细血管(今天称为“浦肯野树”)。后来,检查眼底用的检眼镜就是从此而来。

做自体实验,往往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浦肯野亲身做了几十项实验以测试各种药物的安全性,其中包括莨菪(毒性茄属植物)。他又内服又外用(滴在眼中),最后分离纯化出了莨菪的活性组分——阿托品,今天检查眼睛时用来散瞳。

还有樟脑,如今我们拿来防蛀虫。但在浦肯野的时代,却是把樟脑和鸦片混合在一起用作小儿咳嗽药。在被樟脑弄得不省人事、晕头转向了好几天后,浦肯野得出结论:宁可让小朋友继续咳嗽,也比吃这种药好。

本书当然不是“浦肯野传”,除了他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具备“神农精神”的勇士以身犯险。由于他们的工作,后来的医生们才清楚,确定每种药的安全剂量是多么重要,并且药物之间也可能会打架,一种药的副作用可能会被另一种药放大。

有人把自体实验比喻为“俄罗斯轮盘赌”,风险很难预测和控制。事实上,作者通过梳理文献和各种记录,揭示出自体实验的另一面——绝非盲目的赌博,更有道义的展现、伦理的考量、科学的认知、安全的防护。

比如,把十亿幽门螺杆菌一口闷的巴里·马歇尔,这样解释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的原因:“我是唯一能够充分知情同意的人选。”小伊诺克·黑尔,第一个把药物注射进体内的人,选择自体实验同样是因为只有“专业人员能够估测可能出现的不便或风险”。药物学家昌西·利克完成过好几项痛苦的自体实验,他认为药物学家在开发新药时“有道义上的责任去亲自尝试这些药物……然后再在他人身上实验”。

随着时代的进步,认知的提升,尤其比起外行,自体实验者往往具备更周全的保护,因为他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更详细的了解,有能力识别实验过程中的警示信号,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他们还有更强烈的减轻实验压力的动机。正如“世界上最快的男人”约翰·斯塔普在谈及他的火箭橇实验时所说的:“你在带着自己犯的一项错误行驶了一趟之后,能够设计出比原来好得多的安全带。”

上一篇: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视网膜血管“指纹”可预测中风风险

720

科技日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张佳欣)一项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心脏》杂志的研究发现,眼部后方的感光组织层——视网膜上的血管“指纹”可以预测中风风险,准确度与传统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相当。视网膜复杂的血管网络与大脑血管系统具有共同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因此是评估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所致损伤

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

679

身在新疆的罕见病小患者,得到了北京专家的会诊,这一切是怎样实现的?不久前,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罕见病中心主任张国君带队赴新疆推进“生机计划”项目,探索通过远程诊断、多学科会诊等,提升儿童罕见病诊断率、治疗率、存活率,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场跨越千里的大会诊坐标阿拉尔。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

明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1425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孙秀艳)为进一步优化医保基金结算政策,不断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效率,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按照通知提出的结算时限,未来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将不超过20个工作日,比原来缩短了10个工作日。通知同时明确,坚持基金

2025年01月17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1月17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314

2025年01月17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2、食用大量加工红肉增加患痴呆症风险3、AI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4、全国首个!这一特医食品实验室有望造福“糖友”5、专家提醒:“三九”时节应警惕“冬病”高发6、西南首例!10岁女孩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7、让电动自行车骑得更安全放心8、年货出新映照时代前行9、感受热气腾腾的中

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1009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作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发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和

食用大量加工红肉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1334

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长达43年的随访中,饮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类(例如培根和香肠)的受访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13%。1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杂志《神经病学》上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用坚果、豆类或鱼类等蛋白质来源替代加工红肉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约20%。食

AI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

859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列出药物研发等84种具体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按下了“快进键”。长期以来,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一个著名的“双十”魔咒,即新药研发需要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如何打破这一魔咒,AI

全国首个!这一特医食品实验室有望造福“糖友”

1988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徐鹏航、顾天成)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糖尿病特医食品)在北京协和医院启动,将推动糖尿病特医食品领域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这一全国首个糖尿病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有望为患者研发出更多“营养又健康”的特医食品。糖尿病是全球高发慢性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