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流感(Influenza)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Cold)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一项全球的研究数据估算了1999—2015年33个国家的死亡率,估计每年流感相关死亡率平均值如下:

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肺炎

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上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也有指南界限在大于50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列为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肺炎类型包括: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上述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继发细菌性肺炎: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参考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这些流感并发症也要注意

除了肺炎,流感还有这些并发症也要当心:

心脏并发症: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约占成人流感的12%,但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罕见。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流感导致成人脑炎、脑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总体上不常见。

肌肉骨骼并发症: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极度肌痛、无力、尿色加深)更常见于儿童。虽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见。

中毒性休克: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与继发感染有关。

合并感染:包括肺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对于发热超过3~5日、退热后再次发热,或病程3~5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流感是什么?

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症状

典型的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流感症状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跟感冒类似,重者则会有上文提到的并发症。

对流感掉以轻心,可能导致高危人群忽视疫苗接种或抗病毒药物的及时使用,进而引发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例如,因忽略疫苗接种,使流感引发严重综合性疾病,导致儿童死亡;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为隐匿,但在临床,不少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可能导致老年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甚至无力回天。

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会很准确。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在临床,如果非要鉴别是由何种病毒造成的感冒,方法可以有病毒培养、抗原检测和PCR。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及时进行检测,随着疾病的发展,两者的症状上还是可能出现一些差异:

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使是健康成年人,流感感染后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由此造成和引发的暂时性劳动力丧失或生活质量下降,也更强烈一些。

得了流感后怎么办?

A自我判断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15~65岁),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小区、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此时不需要流感检测来确诊。自购抗原家庭检测也是一种选择,但受采样技术影响,阳性的准确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50%~70%,有需要明确诊断时,在1~2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约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日(年纪大、免疫力低下恢复时间更长),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或者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B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重症或病程超过2天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C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轻症流感可以自愈,药物可以缩短病程,但同时有增加耐药风险。

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划重点

流感危害可以很大,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对高危人群尤为致命,因此,一定要重视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但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是可以接种的。而且,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

上一篇:2025年02月0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二!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患流感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1261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从目前本市门急诊呼吸道疾病就诊情况来看,病原以流感病毒为主,主要流感病毒类型为甲型H1N1型。得了流感如何治疗?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就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给出详细解答。李侗曾建议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重症

过敏医学专家程雷:过敏性疾病高发 需加强全病程管理

1011

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六大慢性疾病之一。有30%—40%的人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近日,中华医学会2023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新华网专访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专家呼吁:HIV感染者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138

全球首位女性HIV感染者或已被治愈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爆出后,几乎每天都有患者打听艾滋病治愈成功的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表示,患者治病心切可以理解,医生听到这样的消息也很振奋,但现阶段HIV感染者更应将追求长期治疗成功设定为切实可取的治疗目标。 张彤说:“HIV

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高危人群专家支招:接种疫苗预防“缠腰龙”

842

“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郭婷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世界免疫周”,以强调免疫接种对于减少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功

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用药要辨证施治,特别是老年高危人群

1710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强传染性,使感染者人数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新冠与流感双重风险叠加,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一些高龄老人也面临重症、危重症风险……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我国在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上已形成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强调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那

男性预防生殖感染要知道6点 这些人成生殖感染高危人群

男性预防生殖感染要知道6点 这些人成生殖感染高危人群

666

生殖感染也叫性传播疾病。生殖感染可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由病毒引起的生殖感染有生殖器疣、乙型肝炎和生殖器疱疹等。由细菌引起的生殖感染有淋病和梅毒等。疥疮、滴虫病和阴虱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生殖感染。男性较常见的生殖感染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沙眼依原体、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滴虫病、乙型

突破性创新药物落地中国 助实现多发性硬化全人群、全病程覆盖管理

1135

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一种全球多发性硬化治疗领域突破性创新药物正式落地中国。全人源CD20单抗奥法妥木单抗(商品名:全欣达)在中国开出首张处方。近年来,有三款多发性硬化创新药物被引入中国,包括治疗10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的多发性硬化一线治疗药物芬戈莫德;对有进展的复发型

《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更新强调全病程管理

1801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张尼)24日,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2021版)正式发布。时隔 14 年后再版更新的《指南》,侧重疾病预防、强调全病程管理、鼓励多学科参与,突出预防、早期干预、居家管理与康复三大重点。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