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26日,“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将于湖南靖州县举行。届时,来自全国的一线专家、学者将会聚靖州论剑茯苓,组委会还将组织参会代表前往茯苓生产基地进行参观、访问。
规模化发展 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茯苓,为多孔菌科的一种大型真菌。其菌核为药食两用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抗肿瘤等功效,广泛地用于中医临床。随着人们对茯苓研究和开发的逐步深入,茯苓除用于医药领域外,也越来越多的作为保舰营养、药膳用料,成为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
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用菌产品和出口商品,茯苓人工栽培也逐渐呈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态势。2011-2016年茯苓出口金额累计21272.41 万美元,出口总量达 55678.41 吨,每千克茯苓出口单价累计增长20.8%。销售价格方面,2014年,我国茯苓出口单价4.54美元/千克,2015年,出口单价则上升到5.36美元/千克。2016年,由于多地遭受洪水自然灾害,市场需求稳定,国内产区统货价格20-25元/千克,市场销售行情继续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产区栽培户的热情逐渐高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茯苓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对茯苓资源合理开发意识的不足,使茯苓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陷入困境,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规范菌种生产管理、做好茯苓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加强茯苓交易市场监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建立行业联盟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广泛期盼的共识。
“靖州茯苓”发展迅猛 成全国标杆
靖州位于湘西南、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自古就产野生茯苓,因生态、气候、土壤适宜,上世纪70 年代,靖州即开始茯苓人工种植。历经四十余年,靖州茯苓菌种生产、茯苓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相关产业得到空前发展,茯苓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 万人。茯苓产业已经成为靖州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财政增效的重要产业之一,靖州享有“中国茯苓之乡”的美誉。
靖州目前靖州已成为全国三大茯苓主产地核心区之一,规模大、影响深,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全国茯苓交易市场的消长。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涵盖茯苓产业化开发全程的菌种选育、种植、初加工、交易、机具制造、种植技术推广与服务、新产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茯苓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形成了1568 人的靖州茯苓专业技术协会队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茯苓种植基地184 个,基地面积近20 万亩,有全国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中心,茯苓生产量、交易量占全国的60% 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2/3 有全国唯一的“茯苓价格指数”信息发布平台,已成长为全国茯苓菌种选( 繁) 育基地、全国干鲜茯苓集散地、全国茯苓初级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和湖南省茯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6 年全县茯苓产业总产值约25 亿元,上缴税金3000 余万元,茯苓产业已成为靖州农民致富增收、农村扶贫攻坚、地方财税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行业专家莅临靖州 把脉茯苓产业
11月24-26日,“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将于湖南靖州县举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易菇网承办。
会议将邀请专家围绕茯苓的种质资源研究新进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与质量控制、产后加工、药用价值开发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据了解,会期将举行大会主题报告、专题报告、茯苓产业发展圆桌论坛、茯苓会议展览、茯苓养生烹饪大赛、茯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会议、茯苓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园及栽培基地参观等活动,共同分析茯苓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交流茯苓行业发展的最新科技动态,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