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急救成为城市的健康防线

3月25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常青五路远洋心里小区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七旬老人被一辆白色汽车撞倒后昏迷不醒,头部流血,情况危急。路过的外卖小哥张宝剑果断停车施救,凭借随身携带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技能为老人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这一善举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张宝剑也被网友称为“急救侠”。张宝剑加入外卖行业后坚持公益服务,并随身携带AED设备,已多次对他人成功实施急救。(4月7日《工人日报》)

不知从何时起,“流动急救”已经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外卖骑手的送餐箱里备着AED设备,私家车的后备厢放着急救包,骑行爱好者车架上贴着“紧急情况请拦停”的标识……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覆盖街巷的隐形安全网。急救不再局限于医院的白墙之内,也不再局限于急救车或偶遇医务人员,而是化作普通人流动的施救,随时挽救生命于危急时刻。

这是一个人员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不少人每日穿梭数十公里通勤,货物24小时流转于物流网络,信息以秒为单位向四周扩散。当社会运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时,风险与意外也随之增加。“流动急救”恰恰回应了这种时代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救援力量能够始终与人的活动轨迹同频共振。外卖小哥携带AED送外卖就是典型的例证。善意随着外卖小哥的行动自然蔓延,促使更多人加入“流动急救”的时代潮流中,随时做好为有需要的人实施急救的准备。

流动的急救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外出时的安全风险,还持续向社会释放正能量,并明显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AED设备随着骑手的电动车走街串巷,急救包随着私家车深入到每个角落,让城市拥有了无数个移动的急救设备和医疗志愿者。流动的急救不仅提升了急救效率,更传递着“人人可施救”的信念,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起无形的信任纽带,也让城市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要想让这份流动的善意持续涌动,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支撑。急救设备的日常维护、专业技能的持续培训、施救行为的法律保障,都是实现“流动急救”需要进一步夯实的根基。企事业单位不妨为携带急救设备的外卖员提供充电便利,社区可以为私家车主开展急救演练,交管部门可以在重点路段设置急救设备共享点。通过制度设计和多方参与,让个体善举与社会支持形成合力,流动的急救才能持续存在,成为一道可靠的健康防线。

流动的急救与流动的社会一脉相承,因此更显时代本色,也更富有前途。骑手们在配送美食的同时给人送去了安全,其他人也能够如此。只要有爱心、肯学习、敢于和善于急救,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以自身的方式让急救流动起来,进而积水成渊,让每一份流动的善意形成叠加,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向善的温暖力量。

上一篇:用“一刻钟”,丈量城市温度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让移动的AED惠及更多人

307

2月8日,有人发帖称自己车窗被砸,车内AED被拿走,但车内急救包中的现金以及贵重物品等都完好无损。车主叶先生表示,这种紧急情况下,他不会追究对方任何责任。而且,自己已和对方通过电话。他和对方同住一个小区,对方是由于父亲突发心梗、急需救助,且在打电话无人回应的情况下才破窗而入的。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

发挥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无影灯)

1758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团队创作的《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该奖项中唯一的医学科普著作。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本书、一堂课,亦可救人。《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围绕子宫这一孕育生命的重要器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健康知识,包括

外卖员背着AED上班,让“救”在身边成现实

820

入伏后的湖北武汉高温不断,“90后”外卖员赵彬无惧烈日,每日骑着小电车,穿梭于武汉的大街小巷。最近,他的背上多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通体红色格外显眼。7月21日,赵彬告诉记者,“我希望做这方面的尝试,发挥职业优势,使急救技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7月23日《健康时报》)赵彬不仅背着A

国家卫健委: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304

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表示:对李晟医生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人和亲属表示慰问。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卫生健康委

配齐用好AED,让体育运动更安心

1577

当前,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7.2%,群众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由于每个人身体状态各有差异,能够接受的运动强度不同,加之运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运动过程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如果运动

普及AED,如何可用会用管用(人民眼·健康中国行动)

普及AED,如何可用会用管用(人民眼·健康中国行动)

1622

淄博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与悟空智联公司巡检员共同维护AED设备。  本报记者 王 者摄安装在深圳地铁站内的AED设备。  本报记者 程远州摄  图示内容为杭州市急救中心提供今年6月,广东深圳市一名小学生突发心跳骤停,经老师使用安装在学校里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紧急施救后,安全脱险。自2017年启动“

自驾千余里,新能源车主心里更有底

自驾千余里,新能源车主心里更有底

1452

高宁博(右)在引导员的帮助下进行充电。本报记者 张文豪摄新能源车主自驾游更便捷了,牧区金融服务覆盖更全面了,新疆也成为包邮区了……群众身边无小事,最是细节动人心。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经济大势。即日起,经济版推出“身边的经济故事”系列报道,于细微处讲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行进中倾

急救设备“不会用、不敢用”群众使用困境该如何破?

289

9月20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显示,北京的急救设备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群众“不会用、不敢用”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近年来,北京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等急救设备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