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开始预测人类生活多个方面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计算科学》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个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能从不同方面准确预测人类生活,包括早死可能性和个性的细微差异。该模型或能提供对人类行为的量化认知。社会科学家对人类生活是否能被预测的问题看法不一。虽然人们对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已有充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计算科学》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个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能从不同方面准确预测人类生活,包括早死可能性和个性的细微差异。该模型或能提供对人类行为的量化认知。社会科学家对人类生活是否能被预测的问题看法不一。虽然人们对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已有充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吸烟可能导致大脑萎缩。戒烟可防止脑组织的进一步萎缩,但并不能使大脑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吸烟者的认知能力会下降以及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升高。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学:全球开放科学
科技日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生物科学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分析人体器官的老化,其可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和老龄化影响。这项对逾5000人的调查分析显示,其中近20%的人表现出某一器官明显加速老化,这表明可能存在器官特异性疾病,或增加其死亡风险。老化造成组织结构和功
科技日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的论文,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使用合成材料合成人造细胞方面实现突破。这些细胞通过一种被称为生物催化聚合诱导自组装(BioPISA)的过程制造,代表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步。人造细胞是模仿
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型水凝胶给药系统,或可将目前需要每天或每周注射的糖尿病和减重药物降至每4个月注射一次。研究人员表示,该系统将大大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和体重管理状况。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医学》杂志。糖尿病药物或减重药物都通过模仿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发挥作用,尽管有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显示,在牛肉和牛奶中发现的十八碳烯酸(TVA),可通过激活应对肿瘤的免疫细胞,靶向几种不同类型的癌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与现有疗法协同发挥作用,对抗癌症。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自然》杂志。为深入研究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团队创建了一个由255种营养
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初步研究发现,慢性便秘不仅是肠道健康的一个指标,也是思维功能下降的一个潜在警告信号。研究团队选取了三项大型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在跟踪超过10万名美国医疗专业人员。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而言,与每天排便一次的人相比,报告有慢性便秘(每周排便不到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学家发现,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一些细菌,会利用铁含量的多少存储不同行为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对某些刺激的反应中被激活。研究显示,这些由铁产生的“记忆”至少持续了四代,到第七代就消失了。最新发现在预防和对抗细菌感染以及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相关论文
不少医生在各大社交平台火了起来:有勇于向不当言论挑战的胸外科主任医师谭强,有帮着家属安慰患者的胰腺肿瘤大夫虞先濬,还有主打有趣幽默、讲出病人难言之隐的泌尿内科医生邹鲁佳……大到一台棘手的手术、一场高端学术论坛,小到医院停车场情况、医学生要学几门课,医生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颇受网友的喜爱。 部分医生
镓针会根据人体温度而弯曲。图片来源:《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由镓制成的针,这种针的熔点高于室温但低于体温,当针进入体内时会变软及有弹性,可减少注射过程中的炎症和损伤,同时还可降低意外刺伤的风险。研究成果最新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针头和塑料导管在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SDF-4)蛋白是一种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其检测胃癌的准确率接近90%。目前,检测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血液检测方法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并不能准确检测所有癌症。此外,其他标记物也存在昂贵的测量成本或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检查了人类嗅觉系统中气味处理的神经过程,以及大脑如何处理来自不同鼻孔的气味信息,结果发现,人的两个鼻孔各有其独特的嗅觉。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识别气味至关重要,并可能对感官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当代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韩学尧教授团队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了金属硫蛋白1E(MT1E)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糖尿病期刊《糖尿病护理》杂志。研究团队将早发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学机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结果:在移植前一周向活体肝移植接受者输注来自捐献者的免疫细胞是可行且安全的,并且可能使接受者成功摆脱免疫抑制剂,而不会排斥移植的器官。这项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望使接受器官移植者
科技日报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的新研究发现,通过阻止癌细胞获得燃料,一种新的药物组合安全地限制了小鼠胰腺癌的生长。相关论文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癌症》杂志。该发现揭示了胰腺癌细胞如何寻找替代燃料来源,以避免饥饿并保持生长。当由血液供应的氧气、血糖和其他资源变得稀缺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在乳腺癌患者中,临床上近七成初诊患者和超过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记者8日获悉,中国的学者们历时5年攻关,率先绘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提出“复旦腔面四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这将改变以往腔面型乳腺癌治疗“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的治
据瑞士巴塞尔大学官网20日报道,该校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的科学家借助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出了290个新的蛋白质家族和一个类似花朵形状的新蛋白质折叠。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自然》杂志。在过去几年里,“阿尔法折叠”彻底改变了蛋白质科学。这种人工智能工具利用科学家在过去50多年收集的蛋白质数据进
科技日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针对5285名中年人的研究表明,早上7点到9点之间锻炼最有利于减轻体重。与中午或晚上进行锻炼的人相比,早上7点到9点锻炼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更低、腰围更小。相关论文发表于20日出版的《肥胖》杂志。研究人员分析
科技日报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刘霞)德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参阅了1500多篇科学论文,对成人和儿童细胞数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发现,成年男性体内平均有36万亿个细胞;而成年女性平均有28万亿个细胞。而且,人体内小细胞(如血细胞)的质量与肌肉细胞等大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相关论文刊发于18日出版的《美国科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针对28万人的分析发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约57%。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心理健康》杂志。 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28万多名成年人酒精和尼古丁使用、体育活动、饮食、睡眠和人际关系数据。参与者在200
9月4日记者获悉,包括上海长海医院金钢教授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员研究组在内的多个科研团队合作,系统性揭示了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代谢组学特征,并通过整合代谢组、全基因组、转录组和药物敏感性等多组学数据,提出不同代谢亚型的化疗敏感性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相关成果日前在线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神经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逆境会永久性地改变大脑的功能。此外,大脑对逆境的异常反应与焦虑症状有关。这项研究有望在早期发现精神疾病。相关论文刊发于21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研究人员对约170人开展了调查,收集了其一生中的各种数据,尤
据8月9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每天仅需走2337步就可降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每天走3967步可降低所有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科学家汇集了17项相关研究,分析了226889人的数据发现,走得越多,对健康的好处就越大。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8月9日电 (记者刘霞)西班牙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无论是酒吧里的花生,还是沙拉里的核桃,坚果可为心理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每天只需30克坚果,就足以获得抗炎功效,将抑郁症的风险降低17%。相关论文刊登于最新一期《临床营养学》杂志。研究人员检查了13500多名年龄介于37—73岁
科技日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分析了现代人和人类已灭绝亲属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的蛋白质数据,识别出了后两者制造出的可杀死致病细菌的分子,并合成出了这些分子。最新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研制出新型药物。相关论文刊登于最新出版的《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