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收的调料费让服务变了味
与亲朋好友围坐,享受一顿热辣鲜香的火锅、烧烤,本是令人愉悦的用餐体验。然而,不少消费者在享受美食时,却遇到了“糟心事”——一些火锅店、烧烤店推出的调料、蘸料,虽在种类与风味上不断推陈出新,却被商家强制“必点”,让消费者感觉像是碰上了“霸王条款”。(2月27日《扬子晚报》)诚然,商家有自主经营权,只要
与亲朋好友围坐,享受一顿热辣鲜香的火锅、烧烤,本是令人愉悦的用餐体验。然而,不少消费者在享受美食时,却遇到了“糟心事”——一些火锅店、烧烤店推出的调料、蘸料,虽在种类与风味上不断推陈出新,却被商家强制“必点”,让消费者感觉像是碰上了“霸王条款”。(2月27日《扬子晚报》)诚然,商家有自主经营权,只要
红彤彤的烤馒头夹龙虾、焦褐色的炸肥肠、金灿灿的菠萝饭……看到这些美食图片,来自天津市河东区的邹楷不但没有“打卡”的欲望,反而有点反胃,因为高饱和度的色彩让食物看上去太假了。和邹楷一样,对美食宣传过度现象不理解的人不在少数。近日在多个美食推荐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其被宣传图片或者文案
“19.9元用上华为手机”“开盒必中苹果产品”“9.9元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当前,盲盒产品在年轻人中风靡,网络盲盒App多种多样。媒体调查发现,部分网络盲盒应用暗藏玄机,引发诱导消费、虚标价格、产品造假等纠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盲盒本来是一种新兴市场业态,却被一些商家当成了失信、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