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

160

本报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颜维琦)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记者日前获悉,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

健康新闻

干细胞疗法或将翻开新篇章

424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领域,干细胞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32年干细胞相关研究问世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方面的安全性和潜力,也经受了广泛的研究与测试。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据专家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100多项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或已经完成。这些试验旨在探索干细胞在治疗癌症、

健康新闻

“内外兼修”综治帕金森病

1712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桂双英、研究员程志非、副研究员王琪组成联合团队,提出一种帕金森病内外综合治疗新策略:从“内”阻断小胶质细胞产生神经炎症的源头,从“外”阻止脑外周免疫细胞的持续浸润,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Nano》上。以往研究多注重抑制脑内炎症王

健康新闻

个性化深部脑刺激能减轻帕金森症状

945

《自然·医学》1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传统脑刺激方法相比,使用个性化神经信号的适应性深部脑刺激,可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持续时长减少50%。深部脑刺激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操作之一。医生会放置一种称为神经刺激器的医疗设备,再通过植入的电极,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中的特定目标(脑核)。

健康新闻

AI将帕金森病药物设计提速十倍

745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张佳欣)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大幅加快了帕金森病治疗方法的开发。他们设计并使用了一种基于AI的策略,来识别阻止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的特征蛋白)聚集的小分子。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帕金森病影响着全球600多万人,预计到

健康新闻

单克隆抗体能减缓快速发展型帕金森病

415

《自然·医学》16日发表一项对大规模II期临床试验数据的探索性分析显示,单克隆抗体prasinezumab能减少快速发展型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退化迹象。帕金森病目前没有疾病修饰疗法,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点为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恶化。大脑内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是帕金森病的一个特征,已有多项

健康新闻

多巴胺和血清素影响大脑决策机制揭示

309

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张佳欣)是什么影响了人类的社会决策?在26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揭示了一种前所未知的神经化学机制: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影响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4名接受脑深部刺激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被要求玩一场“要么

健康新闻

深脑刺激图谱有助改进神经疾病疗法

494

科技日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神经科学》23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使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绘制功能失调的脑环路图谱,将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的疗法。研究结果有助于引领人们认识导致这类疾病的脑环路,从而推动发现进一步治疗的潜在靶点。 DBS需要通过手术在脑内植入电极,“

健康新闻

咖啡渣或可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

1751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环境研究》杂志上刊发论文指出,如果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肥胖、年龄增长、接触杀虫剂和其他有毒化学物质等因素引发的,从咖啡渣中提取的咖啡酸基碳量子点(CACQD)具有保护脑细胞免受这些疾病影响的潜力,因此有望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发挥变革性作用。神经退行

健康新闻

瞄准运动“油门” 治疗帕金森病

1737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600万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300万人。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路中华、副研究员戴辑

健康新闻

眼睛的分子年龄首次确定

945

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规取出的微小眼液滴,绘制了来自眼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质的图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10月19日的《细胞》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蛋白质组时钟”,可根据健康人的蛋白质谱判断其眼睛的分子年龄。该时钟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健康新闻

微生物代谢物或是帕金森病诱因

1855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刘霞)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联合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会破坏人类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导致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出现。这一发现为潜在的环境因素,例如来自人类微生物组的代谢物作为帕金森病的诱因提供了新线索。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环境》杂志。科学家目前已知基因突变是帕金

健康新闻

超声波疗法成医学领域“多面手”

721

超声波扫描检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妊娠期使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们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将超声波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强大新工具,从摧毁癌症肿瘤到消除身体脂肪,从缓解背痛到对抗抑郁等。应用多多超声波指20千赫以上的高频声波,被广泛用于医学成像,但它的潜能远不止于此。早

健康新闻

每天小酌一杯或致老年痴呆

1993

英国科学家对约2.1万英国人开展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只喝一小杯葡萄酒都有可能导致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病。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表明,饮酒会抑制一种控制人体对矿物质吸收的激素,从而加剧认知衰退。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在该研究中,牛津大学阿尼娅·托皮瓦拉团队对2.1万名年

日常养生

注意了!这六种怪异步态中暗藏健康危机

1816

我们每个人的走路姿势各有异同。但如果走路姿势突然出现了异常,比如迈不开步子、走路的速度变慢、膝盖不能打弯等,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能预示健康亮起了红灯,尤其可能是关节、肌肉、神经出了问题。生活中有6种奇奇怪怪的走路姿势,请您尤其要注意。异常步态:快速小碎步步态特点 步子很小,身体往前倾,走的时候两手

57万人告诉你:吃辣除了爽,还有什么好处?
健康新闻

57万人告诉你:吃辣除了爽,还有什么好处?

76

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让你面色潮红、满头大汗,能让你痛并快乐着,它就是——辣椒。.hzh {display: none; }辣椒是个神奇的东西,爱辣的人顿顿都要,无辣不欢。不爱辣的人打死也不吃,辣得要死怎么吃得下?爱与不爱,注定无法相互理解。对于辣椒爱好者来说,不是在吃辣,就是在吃辣的路上。然而,他们

专家:多学科联合诊疗破解帕金森诊疗痛点
健康新闻

专家:多学科联合诊疗破解帕金森诊疗痛点

111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记者陈静)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众多,且发病呈年轻化。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帕金森一站式诊疗中心负责人包关水教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帕金森存在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等多个诊疗痛点。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成为重要的解决方式。当日,包关水分享了多个

健康新闻

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

1904

【把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随着我国中老年人口的增长,未来帕金森病患病人数或将继续上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什么会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主要有哪些症状?目前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

健康新闻

这四种手抖帕金森表示要甩锅

377

 手抖就像帕金森病的标签一样,人们一说起这个疾病特征,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抖。的确,大约70%至75%的患者以震颤起病,且手抖是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手抖都和帕金森病有关呢?今天,医生就来给帕金森病“洗白”一下——有四种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手抖。生理性的手抖 我们大多遇到过手抖医学上称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由手术医治
健康新闻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由手术医治

1449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有多少帕金森病人?回答这个问题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王振福教授援引数据表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根据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17亿。据此推算,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接近370万。

健康新闻

诺贝尔医药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帕金森病无国界,需国际性通力协作

570

中新社兰州9月19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19日在中国兰州通过网络参加“云会议”时说,帕金森病和新冠肺炎疫情一样没有国界,患病人数不断攀升,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这更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研究,呼吁全球科学家合作找出病因和治疗新技术。当日,第五届兰州科技成

健康新闻

弯腰驼背留神帕金森找上门

871

53岁的张先生从三年前开始,就时常感觉身体麻木、背部无力,走路时总是向前倾斜,有时甚至会觉得肢体僵硬,直起腰都有些困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都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和颈椎病,吃了不少药,也没见好转迹象,如今驼背越来越严重了。最近来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帕金森。人一上了年纪,骨钙丢失

健康新闻

杨柳絮5G信号传播新冠病毒?想多了

1747

美国用最先进显微镜能看到空气中飘浮的全是病毒,杨柳絮、5G信号能传播新冠病毒,手抖就是帕金森……这都是没有的事儿。4月“科学”流言榜来啦,对近期流行的5大健康流言进行逐一“击破”。“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