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针对百姓关切的“托育难”问题,江苏等地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化发展。一项项暖心举措,补齐了民生保障短板,提升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感。
0—3岁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婴幼儿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托育服务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三孩政策落地的关键配套措施。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托育服务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有4200万,但是现有托育服务供给缺口较大。二是市场需求与机构空置现象并存。当前市场上的托育服务机构,收费价格普遍偏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对象主要是2岁以上幼儿,服务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的安全质优、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需求。三是托育服务发展的堵点难点仍然存在。虽然不少社会力量想加入托育市场,但支持政策体系尚待完善,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严重不足,有效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总量供给。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期”,托育服务业态规模偏小,对于政策扶持、投资引导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要通过实施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在各地托育服务体系发展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带动省、市、县各级政府基建投资和社会投资方向。针对当前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现实,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思路,鼓励社会各种力量进入托育市场增加供给总量。一方面,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有余力的幼儿园延伸2—3岁幼儿托育服务,扶持原有的家庭托育点;另一方面,新增居家办公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增加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的积极性,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服务面临高成本压力,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托育机构对室内外环境、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要求较高,需要相对较高的投入,同时社会资本普遍面临选址、融资等难题以及建设运营成本高等风险。仅仅依靠社会力量,很难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的普惠服务。因此,政府应通过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降低普惠托育机构成本。同时,下调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实行税费优惠等政策,帮助纾缓托育机构的运营压力与实际困难,调动托育机构的积极性。
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薄弱,是托育服务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培训标准、职业资格认证门槛低等问题,加快培养托育服务专业人才,逐步实行托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坚决守住安全健康底线,让家长放心地把婴幼儿送到托育机构。
希望各地各部门以满足婴幼儿家长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加快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展,缓解群众生育养育焦虑,进一步释放生育政策红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托育需求,努力推动实现“幼有优育”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