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知食点)

  做菜吃饭,顿顿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不仅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更是烹饪各种美味佳肴的“灵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猪油、牛油、黄油……食用油种类繁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健康好油?当前我国居民烹调油摄入量较多,怎样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优先选择植物油,还要经常换着吃

  “作为烹调品,食用油不仅能为菜肴增色增香,还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阮光锋介绍,食用油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植物甾醇等。根据结构的不同,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里的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些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缺乏这些必需脂肪酸,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伤口愈合、视力、脑功能以及心血管健康;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有助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按来源不同,人们平日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等。

  阮光锋介绍,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不同的食物油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所含脂肪酸的组成和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摄入量,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因此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因此各具营养特点。例如,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胡麻油(亚麻籽油)中富含α-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如果长期食用单一油脂,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因此,建议人们食用烹调油时优先选择植物油,同时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平衡。

  需要提醒的是,植物油里还要注意少吃棕榈油、椰子油,虽然它们也是植物油,但是它们的饱和脂肪酸比许多动物油还高,接近或超过80%。此外,由于每种食用油有一定的储存期限,建议购买小包装食用油,这样既不容易过期,也便于购买更多种类的油。

  选食用油看烟点,健康烹调很关键

  “平时用油炒菜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直观且让人头疼的感受——冒烟。”阮光锋介绍,在加热过程中,油开始冒烟的最低温度叫烟点。油冒烟时,油烟里会含有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油烟与空气中的雾霾颗粒一样,会增加肺癌风险。在做饭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做法,选择不同烟点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时候温度高,选择用烟点高的油;凉拌温度低,可以选用烟点低的油。

  这么多种油烟点都不一样,记不住怎么办?

  阮光锋说,可以直接选用精炼的植物油,经过精炼后的植物油通常烟点较高,可以满足日常家庭烹调的多种场合需求,包括煎炸、爆炒等,不要买未精炼的各种土榨油。

  食用油烟点的高低与油脂的加工工艺息息相关,通常精炼过的植物油烟点更高。这是因为油脂经过精炼之后可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大大提高烟点。例如大豆、花生的粗油烟点约为160摄氏度,精炼后可达230摄氏度以上。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大多数食用油按照品质从高到低,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级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杂质越少,但这不等于油的营养价值越高——精炼是一个去除毛油中有害杂质的过程,精炼过程中也会流失维生素E、胡萝卜素、角鲨烯等营养成分。例如,一级油精炼程度高,杂质少,烟点高,但可能损失部分营养成分;二级油精炼程度较低,保留了更多天然成分,一般味道会更香一些。

  “要想健康吃油,不仅要选对油的品类,还需要健康烹调。”阮光锋介绍,合理的烹饪方法不仅能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能避免因高温油炸产生有害物质。一些食用油,如果包装上标有“初榨”“特级初榨”“冷榨”等字样,一般未经过精炼处理,这种油的优点是味道香,但缺点是烟点相对较低,不建议用来炒菜或煎炸,这类食用油香味和口感都更浓郁,用来凉拌很不错。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烹饪时尽量不要爆炒,因为爆炒时的温度通常在180摄氏度到240摄氏度,而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籽油等烟点都不超过 240摄氏度。这就意味着,爆炒容易产生大量的油烟。”阮光锋说,

  日常使用控油壶,培养清淡饮食习惯

  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防控慢性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提出“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今年的全民营养周以“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为主题,再次倡导减少食用油摄入。为什么反复强调减油的重要性?

  “因为长期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阮光锋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已远超推荐量。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一半以上来源于烹调油,因此减油的重点在于减少烹调油。

  “对人们来说,不同的植物油换着吃就可以,关键是注意适量,不要超量。”阮光锋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日常应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应少油煎、油炸,减少烹调油的用量。

  阮光锋介绍,日常减少烹调用油,还有这些好方法——

  家庭烹饪时,可以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注意少放油、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在外就餐和点外卖时注意选择低油菜品,主动提出少油需求,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喝汤时尽量将汤表面的油去掉;少用辣椒油等油性作料拌饭、拌菜吃。

  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应特别注意限制油炸香脆食品摄入,常温下“脆”和“起酥”的产品,如薯条、土豆片、饼干、蛋糕、加工肉制品等,都可能由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黄油、奶油、烹饪的人造黄油、可可脂和棕榈油等制作。

  除烹调油外,肥肉、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含量高,不宜多吃。吃畜肉宜选瘦肉,每人每周畜禽肉推荐摄入量为300—500克。

上一篇:头晕当心耳石症(名医讲堂)
下一篇: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达1610项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人造细胞系统模拟自然细胞“交流场景”

1108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和瑞士科学家模仿眼睛内的光感受器,合成出一种具备人工细胞器且能对外部信号做出敏感反应的原细胞系统。他们还使用这些原细胞,模拟了自然细胞间的“交流场景”。这一进展为开发疾病新疗法和人造组织带来了可能。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生命的本质在于沟通。

造血干细胞捐献传递生命关爱(健康焦点)

造血干细胞捐献传递生命关爱(健康焦点)

217

图①: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在运送造血干细胞。  资料图片  图②: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在对志愿捐献者进行电话回访。  资料图片  图③:在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3名志愿捐献者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谢 勇摄(人民视觉)  “感谢哥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病好后,我要下床出去玩……”近日

将人文关怀融入诊治全流程(无影灯)

146

  一杯冬日养生茶饮,一张放了垫子的座椅,一个免费的充电插头……当人们走进医院,看到这样的服务细节,总会倍感温暖。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发布《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旨在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改善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手脚冰凉怎么办(中医养生)

733

  中医认为,温煦阳气、濡养阴血,才能维持四肢温暖。四肢不温,难以回暖,与“郁”和“虚”有关。例如,阳气虚弱者易受寒邪侵袭,肢体冷感明显,长居室内且活动少者更甚;阴血不足者不能濡养四肢,导致血虚、手足寒凉;脾胃虚弱者消化吸收差,易出现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发冷。  冬季宜进行“日光浴”,背对阳光,温暖背

头晕当心耳石症(名医讲堂)

658

  当突然出现头晕时,多数人首先考虑是不是出现血压升高、脑卒中等。所以,头晕患者通常首选神经内科就诊。但是,除了一些中枢问题导致的头晕之外,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这就是耳石症。  耳朵有两个同等重要的功能——听觉和前庭觉。当后者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眩晕或头晕发生。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长期照护师将持证上岗

874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以岗位使用为导向的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明确做好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有关要求。  国家医保局表示,此次两部门发布实施意见,标志着长期照护师职业等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有了新办法

778

  本报北京电 (申奇)为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对可授予学分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授予标准、登记和管理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同时废止相关既往管理文件。  管理办法明确,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所获得学分累计不低于25

2024年11月1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4年11月1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165

2024年11月15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联合国糖尿病日:关于糖尿病,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2、预防“小眼镜”三部门出“新招”来看相关解读3、“秃然”入冬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4、新晋宠物黏菌对人体有害吗5、人造肌肉可承受千倍于自重的应力6、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技术问世7、AI模型10秒内检出脑肿瘤残留8、树叶为何天冷才变红?9、你的电动自行车换新了吗10、帮助老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