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开发出“癌症生存计算器”
根据正在举行的2023年美国外科医生学会临床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用于估计新诊断的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目前,估计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癌症分期。研究人员表示,除了分期标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方法,
根据正在举行的2023年美国外科医生学会临床大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用于估计新诊断的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目前,估计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癌症分期。研究人员表示,除了分期标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方法,
北半球今年的夏季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7月,墨西哥北部墨西卡利的气温达到了47℃;6月至7月,热浪在墨西哥造成至少167人死亡。7月,美国加州死亡谷的气温高达53.3℃。这些只是今年北半球夏季出现强烈热浪的几个例子。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指出,尽管今年夏季已经结束,但未来几十年里,这种
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规取出的微小眼液滴,绘制了来自眼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质的图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10月19日的《细胞》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蛋白质组时钟”,可根据健康人的蛋白质谱判断其眼睛的分子年龄。该时钟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科技日报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成为母亲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是一个变革性的事件。怀孕时,荷尔蒙充斥身体,引起生理和行为变化。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对小鼠的研究表明,雌二醇和孕酮这两种妊娠荷尔蒙通过附着在大脑中的受体上,重塑了大脑中一些神经元的结构,为小鼠的“妈妈”身份或母性行为作好准备。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在乳腺癌患者中,临床上近七成初诊患者和超过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记者8日获悉,中国的学者们历时5年攻关,率先绘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提出“复旦腔面四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这将改变以往腔面型乳腺癌治疗“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的治
尽管流行病学证据对于控制体重的最佳体育活动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美国富兰克林·皮尔斯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康复科学家发现,在每天上午7点到9点进行适度到剧烈的体育活动最有助于减重。与在其他时间段锻炼的人相比,在这个时间段锻炼的人其体重指数要低2个单位,腰围也要细3.8厘米。研究人员使用了“
有些肿瘤非常小,隐藏在肺组织深处,医生很难触及它们。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能穿越肺组织的极其柔韧但坚固的机器人。他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展现了新机器人可自主地从“A点”出发到达“B点”,同时避开活体实验室模型中的重
美国哈佛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生物医学信息学家发现,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体育运动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发表在《欧洲糖尿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总体育运动量是影响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的时间安排也在减轻糖尿病风险方面发挥了作用。为考察在上午、下午或晚上进行体育运动及一
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该疗法在小鼠身上得到证明,可刺激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并能引导特定神经元重新连接到目标区域,从而恢复活动能力。该研究2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之前的治疗方案中,该团队在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19日《分子》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酸奶可能有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好处:消除大蒜气味。研究人员测试了全脂纯牛奶酸奶中水、脂肪和蛋白质等单独成分,看看每种成分如何抵抗大蒜味。结果发现,脂肪和蛋白质都能有效地捕获大蒜气味。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俄
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即使对于杀伤性T细胞这种免疫“斗士”来说, 全天候寻找和摧毁敌人——癌细胞,也可能会筋疲力尽。2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小鼠和人体组织样本中发现了杀伤性T细胞耗竭与身体交感神经应激反应(“战斗或逃跑”)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
科技日报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显示:与那些拥有早起习惯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9%。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内科医学年鉴》上。 睡眠类型或昼夜节律偏好,指的是一个人偏好的睡觉和醒来时间。有的人是“早起鸟”,喜欢早睡早起,而有的人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针对28万人的分析发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约57%。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心理健康》杂志。 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28万多名成年人酒精和尼古丁使用、体育活动、饮食、睡眠和人际关系数据。参与者在200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罗云鹏)9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研究员徐天添团队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杜世伟团队合作,研发出面向血管介入手术的磁控导丝机器人,该机器人可远程精准介入复杂血管手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先进智能系统》上。血管介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受科幻大片《终结者》启发,西班牙科学家利用真菌研制出一种活性皮肤。这种皮肤可感知光线和触感,有望用作可持续的、可生物降解的传感器,让建筑物自我调节温度或让个性化可穿戴设备监测人体状况。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研究广场》杂志。 在电影《终结者》中有一个场景,把皮肤植入到机器人
8月23日,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中表示,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首次发布了完整的人类Y染色体基因序列,这是最后一个被完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在此次研究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有趣发现是,在过去的研究中,Y染色体DNA曾多次被错误地认为是细菌DNA。如今,科学家终于能够将二者区
据《科学·机器人学》杂志30日报道,爱尔兰戈尔韦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详细介绍了医疗设备技术的一项突破:他们创建了一种智能植入式装置,可在给药的同时感知药物何时开始被排斥,并能借助人工智能(AI)改变形状以调整释放的药物剂量,同时还可减小疤痕组织的影响,该技术可为患者提供智能、持
科技日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杜克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接受肾移植的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时,一种人造抗体成功地防止了器官排斥。这一发现为新型单克隆抗体在人体临床试验取得进展扫清了道路。该研究30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称,目前预防器官排斥的药物总体上效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神经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逆境会永久性地改变大脑的功能。此外,大脑对逆境的异常反应与焦虑症状有关。这项研究有望在早期发现精神疾病。相关论文刊发于21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研究人员对约170人开展了调查,收集了其一生中的各种数据,尤
发泄——释放负面的、压抑的情绪,会使人感觉很好,但它真的对你有好处吗?专家表示,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谁是发泄的对象,一个人发泄的频率,以及他们收到的反馈类型。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表示,总的来说,人们确实需要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然而,人们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发泄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8月14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肝脏外科张万广教授团队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睡眠时间短与患癌风险升高有关;在长期总睡眠不足的生活习惯下,女性更容易患癌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癌症》上。张万广介绍,该研究纳入了1.4万余名参与者,每两年对参与者进
据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团队设计出了可检测活生物体中肿瘤DNA存在的细菌。这种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可部署在肠道内,检测结直肠肿瘤释放的DNA。实验中,它检测到了小鼠结肠中的癌症。这或为开发能识别各种感染、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型生物传感器铺平道路。众所周知,肿瘤会将它们的DN
据8月9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每天仅需走2337步就可降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每天走3967步可降低所有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科学家汇集了17项相关研究,分析了226889人的数据发现,走得越多,对健康的好处就越大。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纳米级“文身”,呈现为附着在活细胞上的点和线。这一技术首次允许将光学元件或电子器件放置在带有文身样阵列的活细胞上,能牢固地粘贴,同时可弯曲并符合细胞潮湿和流体的外部结构。此项突破使人们向开发出可追踪单个细胞健康状
科技日报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真菌分子,其似乎对多种真菌感染有效,且对人体细胞无毒,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突破性方法治疗真菌感染。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然产品杂志》。真菌感染每年导致数千名美国人死亡,其中一些人的发病率接近80%。目前只有几种抗真菌疗法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