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严防死守,与病毒打一场持久战

970

孕产妇、儿童、老年人仍需重点防护不松懈,继续为家庭健康守好门——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管希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返岗复工人员迅速增加,公共场合如何做好防护成为人们的首要问题。“目前有少数人逐渐放松警惕,出现了出门不戴口罩、扎堆聚集等现象。随着当前复工返

健康新闻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在下降

633

[截至2月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黑龙江省核减2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

健康新闻

“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积极变化

821

12月1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半年来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自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市3700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秩序井然,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目前,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此

健康新闻

北京60家医院可身份证挂号

1110

近日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北京市50余家三级医院取消了本院自制就诊卡,近60家三级医院实现了身份证直接挂号。据悉,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研究制订《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确定了20项重点任务,在7月22日~10月31日,组织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攻坚战,到目前成效初

健康新闻

驼背可能是帕金森前兆

1823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霍云霞张老先生从3年前开始,常感觉身体麻木、背部无力、走路前倾,有时直起腰都有困难,一直以为是腰肌劳损和颈椎病,最后才找到“罪魁祸首”,竟然是帕金森病。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霍云霞介绍,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

健康新闻

江苏:把中医院“搬”到线上

1198

江苏省镇江市的李女士最近经历了一次特别的就诊经历,没去医院,在家打开手机就看上了病。此前,李女士曾因月经不调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这次,她在江苏省中医院“云门诊”平台上预约了号,江苏省中医院知名妇科专家周惠芳为她线上看病。“过去,像周惠芬这样的专家常常一号难求。”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吴文忠坦陈。该院去年

健康新闻

扫码看病是便民举措的跃升

1346

实名认证身份证、输入手机号、点击申请电子健康卡……随即,周先生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查询到自己的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并用其在医院自助机上扫码完成挂号。后续就诊、缴费等都可以用这个二维码。据悉,手机里的电子健康卡可以让患者只凭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不同医院间信息互通,并完成所有就医流程,解决患者“

健康新闻

浙江“看病不用卡”年内全覆盖

1949

“深入推进‘看病不用卡,只需一个码’的数字健康服务改革,实现从挂号、诊疗、取药、报告查询到移动支付的全流程服务贯通。”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召开全省“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工作现场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表示,整合居民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医保卡)形成健康医保卡,并

健康新闻

小心容易被你忽视的儿童糖尿病

405

成年人患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可每次说起儿童糖尿病,总会有人一声惊呼,孩子还会得糖尿病?惊讶的眼神就像在听天方夜谭。是的,没错,不仅儿童,新生儿也可以患糖尿病。糖尿病在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017年我国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47000人,仅低于美国、印度及巴西,位列第四。国内外对

北京医改首个工作日探访:费用有升有降 服务持续改善
健康新闻

北京医改首个工作日探访:费用有升有降 服务持续改善

480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是北京市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众记者走进北京的医院进行探访,了解改革实施以来对患者就医有何影响?费用有何变化?相关费用有升有降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6月15日零时实施,近3700家医疗机构正式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

健康新闻

北京市医院推行“一医一患”就诊服务

1759

推行一个诊室“一医一患”、增加下午出诊号源、增加5个儿科医联体,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医耗联动改革本周六将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本市同步推出5大类40项改善服务的措施,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在改善服务上用心,在规范行为上用力,确保医耗联动综合改

健康新闻

脑血栓发作有预兆

1327

王大妈今年70岁,最近几天总感觉眩晕、头痛,右侧胳膊和腿还有点发麻。刚开始她认为,人老了有点不舒服是常事,就没去医院。孩子回家发现她不如往日精神,走路也有些不稳当,赶紧送她去医院神经科就诊,医生说大妈是脑血栓了。经过精心的检查、治疗,还好没留下什么后遗症,王大妈最终顺利出院。脑血栓前期一般是有迹可循

上海“刷脸”看病成为了现实
健康新闻

上海“刷脸”看病成为了现实

836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记者 殷立勤)5月10日,上海首家“智慧e疗”服务示范区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正式启动。市民在专用自助机上办理相关业务。 殷立勤 摄在现场患者无需携带实体就诊卡和身份证,通过设立在示范区内的专用自助机“刷脸”,便可完成实名认证、自助建档、二维码就诊卡发放、签到、挂号、缴

健康新闻

5月起,北京大医院看急诊能“插队”了

2076

看病排队,分先来后到;看急诊,按病情轻重分级,危重者优先“加塞”。从5月1日起,北京友谊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等20家三级医院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急诊患者不再按照“先来后到”排队就医,医疗机构根据生命体征首先救治危急危重患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郭树彬介绍,急诊是急危重患者生与死的最后一道防线

厦门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解决就医“痛点”“堵点”
健康新闻

厦门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解决就医“痛点”“堵点”

599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杨伏山 摄中新网厦门4月30日电 (记者 杨伏山)互联网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方兴未艾,前景看好。厦门市致力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有效化解民众“看病烦,流程繁”难题。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

健康新闻

急诊分级是好事,也得做好急症科普

1845

急诊分级的全面落地,仅仅依靠各个医院急诊科直接具体的施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分级的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典型症状或疾病,还需要医疗系统给患者方面相应的科普。据新京报报道:从5月1日起,一条就诊新规则将落地——北京市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市属三级医院将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即在这些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

健康新闻

鼻腔问题长期发作应尽早就诊

249

鼻腔问题长期发作应尽早就诊 在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专家指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仅次于鼻咽癌和喉癌,是位居第三的常见肿瘤。据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孙亚男教授介绍,由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解剖位置隐蔽,患病初期大都没有特征性的症状,所以不易早期确诊。一旦肿瘤

健康新闻

北京:20家三甲医院急诊将按病情轻重排序

652

从5月1日起,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0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就诊方式将陆续变革:不再按“先来后到”接诊患者,而是根据病情轻重来排序了。患者就诊前将被采集生命体征,由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判定级别,危重者被优先抢救,轻症者将后延。急诊分级利于疏通“生命通路”急诊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记

健康新闻

艰辛孕程:有的花十几万做试管婴儿有的怀不上三年不敢回家

1205

在花了十几万元、三次试管婴儿失败以后,46岁的林晨又踏上了新一轮的求子之路。早上三点半匆匆起床,从老家临沂赶往济南,八点准时出现在助孕诊室门口,这样的奔波路程,她坚持了近一年。而林晨,只是数以万计求子心切家庭的一个缩影。随着不孕不育发病率上升,寄希望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有数据统计显示,我

健康新闻

心梗急救“广东数据”出炉 只有6%患者呼叫救护车

1673

资料图:救护车。 图/王以照心梗急救“广东数据”出炉 只有6%患者呼叫救护车 最低心梗发病年龄:20岁!4月12日,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2019南方国际心血管会议上发布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4年五市(区)近5000例心梗急救“广东数据”出炉。专家表示,患者只需做到防控危险因素与

健康新闻

做梦拳打脚踢小心睡眠行为障碍

1281

妻子来看失眠门诊,医生却让丈夫来看病?近日,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斌主任接诊了50岁的刘女士,她长期受失眠所扰,结果,张斌却建议刘女士的丈夫先来就诊。原来,刘女士的失眠,全因为经常被梦中的丈夫“拳打脚踢”所致。而这位梦中“失常”的男子,其实患上了一种叫“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疾病。  妻子失眠就

健康新闻

视觉出问题可能是老年痴呆

556

“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 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看不清、看不全东西”,也应该去找神经内科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视觉变异型的患者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些零碎的画面,还会出现阅读串行,不能判断物品的距离,不认识之前熟悉的面孔,上下楼梯或手扶电梯困难等。面对

健康新闻

保亭六弓乡一患者卫生院就诊时死亡 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334

10月2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丽萍 通讯员黄立明)10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乡一名黄姓患者到乡卫生院就诊,在输液治疗过程中,该患者出现身体不适,随后休克,六弓乡卫生院立即组织抢救,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发生后,保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要求由保亭卫计委牵头,保亭公安等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