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工作生活在外的人都忙着“赶春运”,与家人团聚过年。不管是汽车、火车还是飞机,长途旅行对身体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由于长时间的颠簸、心情紧张,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等原因容易造成晕车。台北慈济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黄韵诚指出,晕车在医学上称为动晕症(Motion Sickness),是当人们在活动、移动、运动的过程中,平衡系统受到干扰,产生失调所出现的症状。
晕车与人体前庭平衡器官有很大的关系。前庭器官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如果当人体遇到因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颠簸晃动时,人的前庭会受到刺激,晕车的人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从而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支配作用,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后胃肠平滑肌就会产生痉挛或逆蠕动,从而出现呕吐。
另外,人的胃内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车运动时这些感受器会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胃肠平滑肌逆蠕动而出现呕吐。
对于晕车的人来说,若无法入睡,就只能忍受痛苦。下面为晕车人支招,帮您摆脱晕车困扰,舒服踏上回家路。
预防晕车七个妙招
晕车可透过充足睡眠、饮食补给、视觉专注、药物辅助等方式减缓不适。具体怎么做?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副主任医师朱本浩为大家提供了预防晕车的7个妙招:
听听音乐。
严重晕车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看到或想到车就会晕车。最简单有效地方法就是戴上耳机听音乐,但调大音量不正确。音乐刺激并不能干扰内耳平衡器官的反应功能。
听音乐的主要作用还是转移注意力,但要注意音量,不要调太大,以防损伤听力甚至造成突发性耳聋。
服用药物。
如果晕车反应特别严重,就需要提前准备些晕车药。晕车药一般有药片和晕车贴。晕车贴可以提前5-6个小时贴在耳朵后面。耳朵贴片剂型的晕车药通常可维持3天,缺点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且释药慢。
此外,6岁以下儿童、青光眼患者、孕妇及东莨菪碱过敏者不宜接触晕车贴。
如果贴了有不良反应,可以尝试吃晕车药。服用晕车药后,不可任意追加。儿童服药应按体重酌减。晕车药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造成负面影响,3岁以下最好不要服用。
目前常用的晕车药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庭神经抑制剂,为抗组胺药(如异丙嗪、乘晕宁、敏可静等),但多有嗜睡等副作用,若之后要开车则不宜服用;另一类是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颠茄片等),副作用是口干、嗜睡、眼内压升高,青光眼患者慎用。
常晕车的人在乘车前30分钟可服乘晕宁,成人每次25毫克,小儿酌减,以防晕车反应;也可服茶苯海明药片,理论上能抗晕八小时,还不容易恶心、呕吐,适合短途出行。不过,含茶苯海明的药片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有犯困的不良反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内科副主任医师曾祥丽建议,大家出门旅游可备一些晕车药,其主要作用是镇静止吐。另外,还要提醒大家,吃晕车药要避免饮酒,或和有其他类似作用的药物同服,以免加强副作用。
适当饮食。
乘车前进食不可过饱或过饥,清淡饮食,吃七、八分饱即可;乘车前也不宜太过劳累,前一夜要补充好睡眠。旅行前有足够的睡眠,精神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另外,提醒有晕车史的人,在乘车前除要充分休息好外,尤其不能吃高蛋白、高脂、过油腻和过甜的食品,否则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像牛奶、豆制品、糖类以及蔬菜等食物也不宜多吃。
下面推荐两款食物,即便不食用也可防治晕车:
闻橘子皮可以预防晕车。
鲜橘皮可助眠、安神、去异味。橘子皮中的清新气味可舒缓紧张不适感。吸闻薄荷、小茴香、冰片、木香等有特殊芬芳气味的药材或涂搽风油精、清凉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晕车。
方法:可在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橘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桔皮会喷射带有芳香味的油雾,这一油雾可预防晕车,可吸入10余次。在乘车途中也可以按照此法随时吸闻。
鲜姜片可以治疗晕车。
中医认为,生姜性辛温,有健胃、止呕解毒等功效,是临床上治疗恶心、呕吐的常用药物。肚脐表皮角质层薄弱,药物有效成分容易穿透弥散,有利于药物循经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将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在乘车前20-30分钟,将鲜生姜切成两毫米左右的姜片,将姜片覆盖在肚脐上,外用伤湿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固定。若乘车时间超过10小时,可中途更换一次;若将生姜捣成泥后填充在肚脐中,再用上述方法固定,效果更好。吸闻和嚼食的方法则看个人喜好。
坐在前面。
选择汽车前面的座位,以减轻颠簸。尤其要避免轮胎上方的位置,因为震动力太大,颠簸不断。在船上则选择中部与甲板同一水平的座位,乘飞机时尽量挑选距发动机较远又靠近窗的座位,能减少噪音和扩大视野。
为什么要选择坐前面?以坐汽车为例:
首先,当车辆转向时,前排的乘客坐在前轮上方,这正好是转向的支点,比较稳定;而坐得越往后,人越容易感应到身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受到的颠簸也越多。
其次,坐在前排视野开阔,视觉和前庭感觉协调一致,而且能减轻狭小空间带来的不适;坐在后排,视野内基本是静止的车厢和前排座椅,而前庭却感觉到自己在运动,两者就失调了。
同时,打开车窗使空气流通,保持车内通风良好,并将头向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避免过度摆动。利用颈圈或小枕头固定头部,减少头部的转动,也有助于摆脱晕车困扰。
加强锻炼。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工夫,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弯腰转身及下蹲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使抗晕车能力得到增强。待逐渐适应后可做一些旋转度较大的锻炼,如借助转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转身躯。
预防晕车应该从能够锻炼平衡能力的运动入手,例如打篮球,做上下跳跃、左右晃动的动作,还可以尝试单腿闭眼站立。
此外,害怕晕车的人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有助于调节人体平衡的体育项目,如秋千、滑梯、单双杠、垫上滚翻等运动项目;经常坐公交车可提高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打太极拳对前庭功能也有帮助。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运动,锻炼自己的平衡力。
中医疗法。
安徽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的吕子萌认为,按压内关、合谷和足三里这3个穴位能及时缓解晕车症状。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此外,也可以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厥穴,用伤湿膏盖贴,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
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按压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
按压时需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在乘车、乘船时出现晕车症状,按摩穴位也可缓解晕车症状:
首先,闭目调神,让身体肌肉尽可能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顶,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头顶的百会穴,力度适中,正时针与反时针各按揉30圈;
其次,再用拇指指肚分别按揉手腕上的内关穴与手背上的合谷穴;
最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指端同时掐压耳朵上的胃反射区,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
束紧腰带。
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扶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关于晕车你最关心的几件事
晕车时,是该看向远处还是该闭上眼睛?
乘车时少往窗外观看,坐车、坐船时看书更容易诱发晕动病,最好闭目养神。晕车的原因之一是眼睛看到的景象与前庭收到的信号无法协调一致。所以眼睛不要盯在车内静止的东西上,比如不要看书、玩手机、看车载电视,这样很容易引起眩晕;也不要观看窗外快速移动的车辆、树木和电杆等,因为快速的影像容易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
晕车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闭上你的眼睛。
晕车产生的眩晕感是两种情况的结合:一方面,车辆颠簸使前庭里的“水草”摇晃,不断发出杂乱的信号给大脑;另一方面,眼睛看到的景象和平衡感无法协调。对于第一点,只能请司机开得平稳些。对于第二点,最好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切断视觉信号,如果能睡着就更好了。
晕车的人自己开车时不会晕?
晕车的人坐别人开的车会晕,但自己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就不会晕。
可能是开车时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压抑了前庭的感觉。驾车的人完全掌控车的运动方向,眼睛会紧盯前方路面,传递给大脑正在运动的信息,常规的加减速、刹车、拐弯,大脑都会提前知晓,故视觉和前庭感觉协调一致;而坐车的人只能被动接受。聊天、听歌减缓晕车也是这个道理。
在车上玩手机出现晕眩、恶心等不良反应,为什么下车就没事了?
公交车是一个运动的载体,在行驶过程中会不停地抖动,一路走走停停,眼睛盯着手机屏幕看,视觉无法跟得上车体的运动和手机的页面,所以,很容易产生眼疲劳,医学上讲是视动性眩晕,严重的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有的还会在下车后因为晕眩而晕倒。
建议大家平时坐车时少玩点手机,可以用手机听听歌,电脑一族在长时间用眼后,注意休息,眺望一下远方,在饮食方面适当补充些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防晕车的小偏方真的有效果吗?
带上“解药”,的确能给易晕车的人一个心理安慰,就不会老是为“要晕车”而焦虑不安。不过有的方法如生姜、薄荷、橘子皮,既有心理作用,也有生理上的作用,也是目前已经得到认可的。其他很多方法未得到可靠研究证实,但只要无害处,就可以尝试去做,效果因人而异,如果喜欢的话就更好,能起到精神愉悦、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也有助于减少晕动症的发生。
本文综合: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大河健康报、中国天气网(江苏站)、现代快报(果壳《人类危险小心轻放》)、娄底新闻网、中时电子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易网在线养生网社区、环球网、齐鲁网、新民晚报、中国青年网、南方都市报等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