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一学校地下停车场“接娃模式”火爆全网。视频中,校园停车场内配备“叫孩大屏”、刷脸机、等候座椅等设备,网友赞叹:“冬暖夏凉不拥挤”“请出示您的取孩码”。截至目前,义乌已有15所学校启用地下停车场设置接送区,并配备了人脸识别闸机和实时播报各班级放学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有效地减少了家长接送及等待时间,缓解了校园周边的交通问题。
“接娃五分钟,停车一小时”“一到放学,校门口机动车道就变停车场,整整一条街都被堵死”……每到上下学时间,校园周边拥堵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令家长们头痛不已,校门口的“堵点”成了城市管理的民生痛点。
面对这个痼疾,相关各方可谓殚精竭虑,但常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地下停车场“接娃模式”的出现,无疑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学生家长驾车驶入学校地下停车场后,志愿者引导车辆进入指定停车位,学生家长步行前往等候区等待孩子放学。等候区配备了电动闸机和电子大屏,家长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各班级放学信息,学生由老师带领着刷脸出校……
停车、等待、接娃“一条龙”,真正实现人车分流,通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不仅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接送环境,让公众看到了根治校门口拥堵的希望,令饱受接娃之困的家长们羡慕不已,受到了广泛赞誉。
堵不如疏。地下停车场“接娃模式”的火爆,反映了社会对于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切关注与迫切需求。早在2015年,杭州滨江区就提出开挖学校地下车库,作为公共资源,一部分供学校使用,一部分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兼具地下接送的功能。这样既可以改善逢接必堵的地上状态,又能发挥其社会价值。近些年,为了实现人车分流,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更为了学生的安全,地下停车场“接送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新学校的建设中。
当然,要实现这一模式的普及,还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战。地下停车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学校或地区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停车场的建设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学生数量等。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需要注重地下停车场的通风、照明、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办法总比困难多。硬件条件不太具备的老学校,并不意味着就无计可施了。去年一度引发热议的宁波“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或许就不无借鉴价值。此举既可以解家长们的燃眉之急,也可以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奶奶”们收获新的价值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老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可以说是以爱之名的一场共赢。只要社区发动组织得当,何愁不能涌现更多的“共享奶奶”?
此外,相关部门也可以考虑从学校周边的停车场建设、校门口马路的改造等入手,充分整合开发利用资源,力争有效破解校门口“行路难”顽疾。群策群力,实现校门口接送免于拥堵的美好愿景,不应该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