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腐”是一种现代病吗

回望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疾病”是和时代捆绑在一起的,但也有一些,似乎像是披上了新的外衣“卷土重来”。

最近“脑腐”这个词流行起来,大意是指“由于数字信息,尤其是社交媒体低质信息过度输入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成为牛津大学出版社选出的2024年度词汇。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同样有评选年度词汇传统的“柯林斯词典”,也将“脑腐”作为了它的年度备选词汇。

虽然这两个年度词汇的语料库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各种新闻报道,但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同语言世界年轻人的警惕与共鸣,因为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明明什么也没做,只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却感到格外疲惫;明明一直在“阅读”,却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

相比于现代医学对热量摄入的研究,还没有权威人士对信息的“过度”输入给出一个标准的定量。据不完全统计,相比于现代报刊刚诞生的年代,今天的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大约是174份报纸,5000张左右的图像。面对指数型增长的信息数量,以及需要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成千上万个决策的巨大工作量,我们的大脑容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在数十万年前就已基本发展定型。

对信息的过度消费让我们想到了早在1972年,由多位作者合著的《增长的极限》里提到的预言:地球正走向一条超出承载能力的危险轨道,而这条轨道的驱动力正是过度消费,过度消费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病。

《增长的极限》出版半个世纪后,让我们痴迷的不仅是对物质的消费,还有“摸不到”的信息和数据。社会学研究者将“数据囤积”与物品囤积相类比,认为“囤积”行为是人类对曾经经历的物质世界的匮乏及不确定性的一种抵御性策略。虽然不同于衣柜里塞满的衣服和储藏室里囤积的食物,手机里舍不得删除的各种App、收藏夹里的未读文章,似乎更无伤大雅、不可察觉。不过,它还是袒露了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至少是担心错过有价值信息的焦虑。

“信息、知识焦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占据大部分人的时间、充斥着碎片化资讯的社交媒体上又有多少信息是有效的呢?韩裔德国哲学学者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里总结道:(当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不再是启发性的,而是扭曲变形的;交流不再是沟通,而仅仅是语言的堆积。即便是最大规模的信息积累——大数据,所包含的知识也十分有限。

已经有脑科学研究证实,消费碎片、同质化的资讯,反复在调用的是大脑中专职浏览信息及同步处理多重任务的神经元信息的传递,所谓用进废退,负责聚精会神阅读、深入细腻思考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便会萎缩。所以,“脑腐”不仅仅是一种比喻,与此相关的注意力涣散、认知障碍等症状已在临床被证实。

除了这些碎片化的无效甚至有害的内容,社会学者更关心“行为”本身可能带来的危害。离不开手机的我们,越来越被抽象的语言、概念或者可被屏幕呈现的表象所控制,在生活中失去了很多具体的感知。在社会学者项飙看来,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比如快递小哥迟到了两分钟,我们并不在乎他在这两分钟里所经历的具体事件,我们要的就是准时到达。不能说我们就此丧失了关心他人的能力,但在关心自我和(屏幕中的)远方之间,太多实实在在的生活被弱化甚至排斥了。

还有学者根据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阅读习惯,研究智能手机是如何放大“自我”的——人们被“同质化”的算法围猎,无须再面对不同的“他者”,就像不断被点亮的屏幕里常常映衬出的不过是自己的面孔,这种情况让社会学者担心不同意见之间的“理性协商”将变得愈发困难。同时让人警惕的是,自我的中心化和自我的脆弱化通常是一体两面的过程,这多少能解释眼下社会情绪问题的一些趋势。

虽然仍有人对社科研究的准确性持有怀疑,但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把对社交媒体的防沉迷提上了日程。2024年年底,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院通过了《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数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规定将在12个月后生效。对于成年人,各国专家的建议集中在“放下手机”“亲近自然”“增加线下互动”等,他们也指出,一部分成年人正是出于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困境而选择了寄居屏幕。所以,这更像一个跷跷板游戏,让线下和线上生活形成一种互动与借力,维持一种精妙的平衡。毕竟,长期看来,线上和线下、虚拟与真实的界限会逐渐打破甚至消失。

郑萍萍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08日 03版

上一篇:以旧换新为车市增添新动能
下一篇:一键切换,拉满你节后能量值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有了智能手机,67岁的高莲翠学会网购年货(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有了智能手机,67岁的高莲翠学会网购年货(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321

高莲翠(左)到村里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取快递。  本报记者 赵帅杰摄10多天前,在家住甘肃兰州的妹妹家串门时,67岁的高莲翠手机上收到一条快递取货码。“年货到啦!”说着话,她决定买票回家收货——远在百余公里外的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此前,两姐妹逛街时,高莲翠相中一幅裱框福字,想用来装饰新家,“

规范营销行为 防范外卖餐饮浪费新规出台

997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6日对外发布《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外卖商家营销行为,落实网络餐饮平台主体责任,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作为引导外卖餐饮行业落实反食品浪费责任的重要举措,指引结合网络餐饮行业特点,紧紧围绕防范外卖餐饮

食堂建到家门口 就餐便利又省心(深阅读·发展养老托育产业)

1361

民生为大、民生为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河北省近年来依托现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或设置老年餐桌,支持社会餐饮企业或养老服务机构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等服务,推进农村幸

这5个行为你以为在休息 其实非常耗精力

459

对于卸下工作状态、拖着满身疲惫的身体走出公司大楼的你,什么事情能让你休息休息、喘口气呢?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刷一会手机?睡一个懒觉?打一宿游戏?有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败坏情绪,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长久的伤害。今天就来说说这5个常见的行为,以为在休息其实

损伤阳气的日常行为 补阳气的食物有哪些

损伤阳气的日常行为 补阳气的食物有哪些

1789

生活中有不少人会出现阳气不足这种现象,而当身体长期阳气不足时,就应该选择一些温补身体、对健康有帮助的食物来获取营养物质,使阳气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样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否则长期阳气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比较明显。阳气不足的人可以适当多吃哪些食物呢? 损伤阳气的日常行为 行为一: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

面对台风,如何确保船舶安全?(深阅读·防汛避险应知晓)

1105

核心阅读接到恶劣天气预警后,要紧密关注相关信息。台风期间要尽量避免出行。台风登陆后一段时间内,在港内和锚地避风的船舶要严格遵守海事部门的交通指令,恶劣天气未结束时应继续避风避浪,切勿因局部海域短时间出现风浪减弱而抢时间冒险开航。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再加

台风暴雨来临,如何科学防范(深阅读)

614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长江等流域防洪峰、防决堤、排内涝压力不减,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流域有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叠加台风进入活跃期,防汛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面对恶劣天气,如何安全避险?如何科学防范?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雨中行走  遵循“三远离”原则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南京市应急管理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或源自人际困扰

5

在网络用户低龄化趋势明显的当下,是什么导致了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3月下旬,记者从山东聊城大学了解到,该校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陈彦垒及其团队对1120名中国青少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困扰和网络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增加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而网络道德则可显著降低这种行为。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