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融观察)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过去5年,我们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怎样深化医保改革?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力?……在人民网开展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医疗卫生”成为热词。今年全国两会上,怎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持续升级,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基层卫生人才匮乏、专业能力水平较低是当前制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医生需覆盖90%以上的诊疗服务范围,完成一般性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但因医疗条件差、进修提高难、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较低等原因,职业吸引力不强,留不住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代表认为,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必须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与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与薪酬待遇,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如“县管乡用”就是很好的探索。

“留住人才是建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委员表示,解决这一难题,基层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须兼顾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生规培训练,在下基层前去大型医院完成规培;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三级联网进行日常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联体模式下的远程医疗服务正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重要举措。”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代表表示,探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政策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室等建设,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张伯礼代表建议,加大力度建设更注重临床技能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尤其要在患者流出较多、医疗资源相对欠缺的地区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强基层。

让分级诊疗有序有效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已建立三级分级诊疗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患者进大医院、找名医的观念根深蒂固。要加快推动三级分级诊疗体系有效运转,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张文宏委员表示,首先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壮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社区医院的作用。“要让老百姓觉得家门口的医疗很好,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遇到疑难杂症也能及时实现向上转诊,逐步改变群众就医习惯。”

“基层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各地应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典型经验,坚持以‘强基层’为工作主线,持续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逐步提升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比例。”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农工党武汉市委会主委缪小平代表表示,要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软实力”,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让分级诊疗有序有效、“水到渠成”。

陈树波代表建议,加快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区域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打造市—县(区)—乡(社区)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明确各自分工、实现各司其职,既可以有效解决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发挥市级综合公立医院的优势作用,使群众既能就近看病,又能看得好病。

“要以患者就医需求导向,推动全科、普通科和专科之间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委员建议,推广全科医师首诊机制,强化全科医师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中的职责,“全科或普通科服务应根据居民最方便就诊进行布局,如患者有进一步专科诊治需求,再转诊至上一级专科服务中心或医院。”

让科技创新守护人民健康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等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

“当前,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很多进口医疗器械、进口药物价格已大幅度下降。”张文宏委员表示,还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自主研制药物、器械的能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委员建议,综合评估创新药价值,让源头创新药品获得应有的“创新回报”,鼓励企业开发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医结合机制和有关激励机制,把学术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成对人民健康有用的产品。

王建安委员建议,加快药品、器械、设备、设施等原始创新、国产化进度,推进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实现医学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科技创新,让老百姓用上更多放心药。”张伯礼代表表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全程可质量监控、全程可溯源,提升中药的数字化制药水平,同时提升中药研究的现代科技水平,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本报记者宋静思、马晨、吴君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0日 05 版)

上一篇:2023年03月10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篇:健康中国,守护人民幸福生活(民生共话)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2023年03月10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3年03月10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814

2023年03月10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送给女性的全方位健康秘籍2、汇聚强国建设的巾帼力量(人民论坛·两会·迈步新征程)3、国际妇女节聊聊不同国家的女性文化与生活方式4、牢记腹泻时的这些饮食诀窍5、世界肥胖日:运动阶段的合理吃喝攻略请收好6、姨妈期,究竟要不要喝红糖水7、张艳秋代表:用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成长8、何严萍代表:让新药研

姨妈期究竟要不要喝红糖水?营养师讲解

1562

红糖水,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被传为滋补佳品,多用于产后、月经期、体弱身虚,功效为“补血”。不过,“补血”一词听起来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理解起来显得有些模糊:补血细胞?补血色素?补铁元素?抑或是补充血量?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呢?红糖水能补充的钙铁锌非常有限但热量却很高要想知道红糖究竟可以补什

雌激素可诱发乳腺增生!定期检查是关键

9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甄晓洲女性大多注意保养,常常会有意识地内服一些保健品,以期达到丰胸、紧致皮肤等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吴珏堃副主任医师提醒,一些保健品中往往会添加大量雌激素,不根据自身情况就随意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摄入过多的雌激素,从而刺激到乳房,诱发乳腺增生等乳腺

肝肾不足头发早白,中医五招养出好秀发

663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长白发,说明人老了。中医认为,头发的生长依赖于精血的濡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天癸(男女之肾精或女子月经)衰、肝肾虚,毛发枯白是自然现象。除此之外,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肾不足时,头发没了精血的濡养,也慢慢失去光泽,变得干枯毛躁,渐生白发,日久还可形成脱发。那么,如何保养头发,避免

别再死磕节食 这些按摩、运动也能减肥

436

近日多地气温明显回升,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换上春装,甚至是夏装。可是,去年的裙子还能塞下今年的你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指出,身体脂肪过多和13种癌症存在相关性。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肥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刘长信表示,营养摄入不均匀,肥甘厚

红糖水营养非常有限 想补血不如吃红肉

1054

红糖水,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被传为滋补佳品,多用于产后、月经期、体弱身虚,功效为“补血”。不过,“补血”一词听起来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理解起来显得有些模糊:补血细胞?补血色素?补铁元素?抑或是补充血量?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呢?红糖水能补充的钙铁锌非常有限但热量却很高要想知道红糖究竟可以补什

多地气温"冲破"20℃ 春捂还要继续吗?

337

本周北方多地气温回暖,北京地区最高气温将冲至2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可大热天的,还要继续“春捂”吗?北京市隆福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蔡松表示,冬春交替,气温变化不定,对血管收缩和舒张产生一定影响,诱发心绞痛等疾病。“尽管该季节不建议人们着急减衣物,但人们一般以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