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51岁

昨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专场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12518家,床位增至14.9万张,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52家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建成互联网医院74家,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本市医疗卫生领域持续的投入与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床位数增至14.9万张

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介绍,过去十年,本市医疗资源实现了显著增长,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9974家增至2023年的12518家,床位数从10.6万张增至14.9万张,卫生人员数量也从27.7万人增至41.9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4.0人增至6.12人。全市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35个、市级重点专科144个,全市16区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建成研究型床位3815个,推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医学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医药产业发展。

居民健康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2年的81.35岁增长到2023年的82.51岁,婴儿死亡率由2.87‰下降到1.50‰,孕产妇死亡率由6.05/10万下降到1.56/10万,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52家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

刘俊彩表示,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本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让就医更加高效便捷。数字赋能就医全流程,“三医”协同打造“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建成了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30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让挂号更顺畅便捷。目前共有16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可在线查询检验检查报告,152家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100家医院上线电子票据,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7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机构254家,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就医效率和便捷性。

流程优化也大幅提升了就医感受。全市164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126家医院试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114家医院可在诊间开具电子住院单,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50%以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入院救治时间分别降至55分钟和36分钟,有效提升了就医效率。同时,便民服务彰显医学温度,142家医院提供快递送药服务,130家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并为行动不便、失能老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让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

全市共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本市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优质可及。刘俊彩表示,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全市共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和36家儿科紧密医联体成员单位。

制定医联体转诊规范和慢病转诊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预约转诊平台,进一步畅通了双向转诊渠道,今年上半年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131%。

在均衡优质医疗资源方面,本市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布局,天坛医院整体南迁、积水潭医院向回天地区倾斜、同仁医院向南部布局,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2023年,平原新城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5.14张,较2020年增长14%。

高标准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3770家,形成了15至30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升级配置CT机等医疗设备,建成专病特色科室316个,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不含来京就诊患者,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从48.49%增至51.1%。

全市拥有普惠托位1.8万个

本市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北京建设,确保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更加综合连续,尤其是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不断完善。优化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网络,推行生育全程“八优服务”,使妇女儿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元托位供给体系,全市托位4.6万个、普惠托位1.8万个,“幼有所育”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转型建设21家老年护理中心、12家安宁疗护中心、19家康复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5%,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98.7%,老年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

聚焦老年人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全市养老机构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一对一”对接机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建设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2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3家,搭建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为220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科普讲座、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友善医疗机构595家,创建比例达98.7%;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占比达85%;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6%。

重点

全市配置AED近7000台

发布会上,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刘红梅介绍了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重要成就。本市急救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北京120受理急救电话90.52万人次、出车89.11万车次,较10年前分别增长了130.76%、169.69%,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9.99%,较10年前提高了17.11%;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较10年前缩短一半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构建由北京急救中心、各区急救中心站和覆盖城乡的急救工作站组成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完成了472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标准化建设,较10年前增加了239.56%。

刘红梅表示,本市加强医疗急救技术能力,院外心脏骤停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达11.5%。提高院前院内衔接效率,五大急救绿色通道建立率达100%,实现危重症患者“上车即入院”。在推进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方面,本市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已配置AED近7000台。

疾控监测系统覆盖400余家医疗机构

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黄若刚在发布会上表示,本市疾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编制总数与常住人口比例已达万分之2.39,高于国家万分之1.75要求,全市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比超过国家标准。

本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47个监测系统已覆盖全市400余家医疗机构、1000多所中小学校;2024年,建成北京市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率先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实现了24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监测,20余种新发突发未知病原72小时内初步鉴定分型。

目前,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超过99%,病死率已降至0.21%;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2012年下降了44.2%;连续39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连续28年无白喉病例,连续21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疫苗可预防疾病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本组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实习生 曾敏 宋欣晔

上一篇:我国加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
下一篇: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无影灯)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我国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13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2024-2027年),聚焦老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通知明确,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服务主体为具备服务

北京市177家医疗机构完成电子票据改革

1765

本报讯(记者 张月朦)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市财政局积极推动本市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在原定的市区两级67家医疗机构完成改革的目标基础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推动177家医疗机构完成了电子票据改革,将力争年底前实现医疗机构电子票据在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全面推广应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是本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赋能医疗机构高效发展

1471

“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计算器”“医生不敢接收疑难杂症病人”……8月3日、4日,曾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的尖锐问题被拿到了国家医保局组织的3场政策解读会上。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在微信、B站等平台观看解读会的网络直播。被解读的政策是近日发布的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在直播的一周前

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临时进口使用管理要求发布

79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申少铁)为进一步满足特定临床急需用械需求,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临时进口使用管理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有效提高特殊情况下临床急需医疗器械的可及性,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要求》充分考虑特殊情况下患者的用械需求,确

重庆出台医疗机构转诊管理办法

1027

  本报重庆7月18日电 (记者王欣悦)为了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规范重庆市医疗机构转诊行为,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医疗机构转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明确,医疗机构转诊应当遵循知情同意、分级诊疗、综合权衡、资源共享、连续治

广州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1954

  新华社广州7月16日电 (记者徐弘毅)记者16日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广州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近日全面启用,实现了市内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不必重复进行检验检查。  近年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搭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对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检查

着力为门诊慢特病患者减轻负担(健康焦点)

着力为门诊慢特病患者减轻负担(健康焦点)

464

7月1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上柏村村民进行慢性病健康义诊。  谢尚国摄(人民视觉)  《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预计至2024年我国慢病患病人数将超过5亿人。相关信息显示,慢病在疾病负担中占比接近七成。恶性肿瘤、红斑狼疮、肾衰竭等特殊类型疾病患者与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超8万家医疗机构

1761

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现已覆盖约8.4万家医疗机构和2.8万个发热门诊,有200余家综合医院正开展15种以上呼吸道多病原体监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是记者从正在海南博鳌举行的2024世界流感大会上获得的消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流感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和大流行的应对准备工作。”国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