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阳广霞实习生毛雅茹通讯员余广彪让肿瘤“发光”,医生根据黄绿色的光,“定位”进行胶质瘤手术切除。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了解到,该院在荧光显微
南都讯记者阳广霞实习生毛雅茹通讯员余广彪让肿瘤“发光”,医生根据黄绿色的光,“定位”进行胶质瘤手术切除。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了解到,该院在荧光显微镜辅助下切除胶质瘤8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胶质瘤弥漫性生长易复发难切除
胶质瘤你听说过吗?它长在脑部,威力很大。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牟永告介绍,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年发病率14.8/10万,其中,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了40%,而多数为恶性,容易复发,治疗效果差,致残及致死率高。
以最常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为例,患者在接受规范性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年半左右,存活超过5年的患者不到10%。如何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是医学界重大难题。
手术切除程度与胶质瘤疗效相关,但是胶质瘤最大的生物学特性就是弥漫性生长,界限不清,医生也难以辨别。“切除过多,可能损伤重要神经组织,患者可能偏瘫及失语。而切少了,残存肿瘤细胞过多,肿瘤五六个月又可能长起来了。”牟永告说,明确胶质瘤的生长范围,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是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治疗的核心关键问题之一。
注射荧光素钠让肿瘤组织“原形毕露”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于2015年3月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了黄荧光辅助下胶质瘤显微切除术,让肿瘤组织“现出原形”。
牟永告介绍,让肿瘤“发光”的是荧光素钠,价格仅100多元,在手术前1个半小时,先给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通常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荧光素钠不会进入正常脑组织,但胶质瘤周围,由于结构被破坏,荧光素钠可以进入肿瘤并蓄积,在显微镜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下发出黄绿色的荧光。”这时,肿瘤开始“原形毕露”。
牟永告说,手术时先通过黄绿色的荧光来确定肿瘤位置,切除时关掉,中途可以不间断打开光源确认肿瘤的多少。
截至2017年5月31日,牟永告主诊教授组已在荧光显微镜辅助下切除胶质瘤87例,在保障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最大范围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或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