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代表:推进医养结合协同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存在医养资源分割、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转型升级。建议实施“县医院+乡镇卫生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存在医养资源分割、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转型升级。建议实施“县医院+乡镇卫生院+
日前,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就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作出安排,将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
近来,广东、浙江、河北等地积极发展数智技术、扩大养老托育供给等举措,努力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出现,传统养老模式和养老服务已难以满足需求,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把握银发经济新机遇,充分增进老年人福祉,成为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数字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应把握机遇形成合力,进一步促进居民增收、丰富产品服务供给、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消费市场活力涌动春节消费是观察我国经济活力的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印发,开启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元年;2024年,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今年初,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10余年来
消费潜能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藏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当前,之所以还存在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现象,归根到底是人们的预期还不稳。因此,促消费必须与惠民生相结合,让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电影票房再创新高,国潮消费红红火火,冰雪旅
欢乐的视频拍起来,非遗庖汤宴吃起来,嘹亮的歌声唱起来……春节期间,从陕西西安发车的“丝路号”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上,欢声笑语充满整个列车车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老年人旅游出行体验。当前,“乘着火车去旅游”已成为
如何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其中明确,要完善财政支持
【经济界面】打卡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欣赏第一场秀……时尚、品质、潮流的首发新产品、新场景纷纷落地“家门口”,首发经济掀起了消费的热潮。 首发经济指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
支持企业加大老年人服装服饰、老人鞋、老花镜等老年日用品及辅助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引导开发适合老年人食用、营养丰富的特色食品,聚焦智能传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研发一批养老科技创新产品……近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
养老金融事关大家的养老“钱袋子”,是老有颐养的“硬支柱”。近日,九部门发文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的“规划图”,助力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图”指明了哪些着力点?如何更好满足养老需求、守护夕阳红?加力布局 养老金融迎发展机遇12月16日,中信银行宣布与中国老龄协会在京签署新一轮战略合
打好政策“组合拳”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相互叠加、互为映射。所以,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手段,完善各类调控工具的协同机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规划图”,推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养老金融是综合运用信贷
最新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这意味着,如果顺利,去年出生的婴儿多数将能够看到下个世纪初的太阳。长寿的趋势,与人们的切身感受相符合。环顾身边,长寿老人明显越来越多,80岁习以为常,90岁也不再稀罕。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不
8500万,这是我国残疾人的大概数量。如果再加上约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就有超亿人存在生活自理困难,占比超过我国总人口的十四分之一。以轮椅、助听器、假肢等为代表的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是照亮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的一道光。它能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进行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提高使用
银发群体正在成为文旅消费生力军。社交媒体上,很多年轻人讨论如何帮父母抢演唱会门票,“90岁老奶奶看演唱会”冲上热搜。银发族还成为错峰出游主力军,银龄研学、康养度假等产品销售火爆,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银发文旅市场兴起,不仅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银发群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吸引人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一体化育人机制,支持激励更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1月21日,贵州省民政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加快养老人才培养作出
在日前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逐渐升温的银发经济成为不少参展商不约而同的关注焦点。展望未来,如何应对迅速增长且多元化的老年护理需求?银发经济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将如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记者注意到,进博会期间,参展企业展示了大量针对老年人的创新康养设备和慢病干预系统。雅培带来了针对中国老年人群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速发展。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发展居家社区养老,符合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基本国情,契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0月11日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对老年人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十分迫切。日前,2024天津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举行。会上亮相的各类智能养老产品让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10月21日,民政部召开“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回应了社会关切。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5年来,我国老年人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今年,民政部等22部门
眼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异地养老的出现是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大量养老所需的资源,但受发展重心以及功能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供给成本较高,导致养老服务资源过剩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并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体生活,各地纷纷举办各类老年体育活动,打造各具特色、深受老年群体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项目,形成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良好氛围。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球类、棋牌等活动场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22年底,养老机构数量稳步上升。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8月26日下午,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第九次专题学习。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