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的四个误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连美食都享受不了,还谈什么幸福感?”不少糖尿病患者这样抱怨。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连美食都享受不了,还谈什么幸福感?”不少糖尿病患者这样抱怨。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全面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早期,会使患者的大脑“悄然”加速衰老。不过,研究团队也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预防这些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变化。相关论文发表于近一期《糖尿病护理》杂志。2型糖尿病是痴呆症的已知危险因素,但糖
考试季来临,有些家长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功能型饮料奉为“体考神器”,认为临考前喝上一瓶,就能帮助孩子提升考试测试成绩。不过,还是奉劝家长们别盲目跟风,这些含有大量牛磺酸和咖啡因的饮料并不适合青少年服用。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集中粉碎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
俄罗斯秋明国立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研究了某些遗传标记和代谢参数之间的联系,这些参数负责胰腺功能和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些遗传标记可识别一个人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和Ⅱ型糖尿病发展的易感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通报》上。 研究人员对64名患有早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人进行检查时发现,
还有5站,4站……再忍15分钟、14分钟……在北京地铁的车厢里,没吃早饭便赶着上班的李木子眼睛直直地盯着路线图,内心默默地倒数着,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李木子的胆胃区域疼痛非常厉害,由于车上没有空座位,且不好意思麻烦别人让座,李木子只能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住。然而,痛感似乎有延长时间的功能,那天的路途变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则高达3.88亿。“2007—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韩学尧教授团队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了金属硫蛋白1E(MT1E)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糖尿病期刊《糖尿病护理》杂志。研究团队将早发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学机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科技日报深圳7月11日电 (记者叶青)11日,记者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聂泽东研究员团队,在基于生理信息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心电(ECG)及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多模态融合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有望应用于糖尿病慢病管理、高风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当地时间6月15日,在芝加哥举行的202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公布的研究显示,作为间歇性禁食的一种形式,早段限时饮食(eTRF)可改善血糖水平的波动,并减少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时间。研究首次确定,这些改善与体重减轻无关,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减肥,这种进
浙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有脂肪肝,再不吃早餐,则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研究纳入参加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9926人,其中3004人存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在有脂肪肝的居民中,50.3%每天吃早餐,29.7%有时吃早餐,13.2%很少吃早餐,6.8%从不吃早餐。长达27年的随
杨琨是一位“资深”的糖尿病患者,“糖龄”近36年。1985年,年仅9岁的他被确诊为Ⅰ型糖尿病。在上世纪80年代,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较少,全家人通过买书自学了解糖尿病。回忆起小时候的控糖经历,杨琨说:“三餐前和睡前都要验尿糖,18滴班氏液加两滴尿液,然后用酒精灯烧,烧完了根据颜色判断血糖高低。”到现在
我国1.29亿人患糖尿病,如何远离“甜蜜的负担”有潜在糖尿病患病风险人群需注意:40岁开始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尽量规避重油、重盐、重糖饮食习惯;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控制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4或以下;避免过大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熬夜,保证充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减轻“甜蜜的负担”:糖尿病健康管理这样做新华社记者沐铁城、田晓航、彭韵佳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4日电(张依琳)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提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有数据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糖尿病患者近1.3亿,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一疾病?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患者人数约1.3亿。如何防范糖尿病?哪些人群更需注意?来看专家解读。糖尿病与一些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年龄≥40岁,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
中新网广州11月5日电 (蔡敏婕 李晓珊)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全民普及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5日晚,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暨“蓝光行动”活动在广州举行,该市地标建筑广州塔亮起蓝光。联合国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张尼) 奶茶喝过量也有生命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近日,广东一位29岁的年轻女子突然确诊“爆发性”糖尿病送入ICU。医生称,她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日常喝奶茶。资料图 来源:视觉中国狂喝奶茶也有生命危险?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广东广州,29岁的林女士出现口干腹
养生之道网导读: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让一些生过“大宝”的妈妈们又想生“二宝”了。有过一次生育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孕期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糖尿病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仍处于低水平;每年糖尿病支出高达621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而糖尿病并发症医疗支出近5930亿元……上述数据出自2021年4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明明吃饱了啊,怎么过不了两三个小时就又想吃东西了?还有人问:怎么我午餐后睡一觉,起来就觉得有点饿了,又想吃东西了?怎么别人吃完正餐五六个小时都很平静,我怎么就有特别想吃东西的感觉呢?为什么我下午两三点之间总感觉特别困,还想吃点甜的,熬过去就又好了?看来,这里有些知识点
中新网广州3月30日电 (蔡敏婕)青少年日常饮用饮料已成为常态。“专家解读青少年饮料与健康”活动30日在广州举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在活动上表示,儿童青少年全天添加糖(主要来自饮料和零食)摄入量应少于膳食总能量摄入的10%,最好少于5%,关注青少年膳食营养问题迫在眉睫。
中新网昆明12月30日电 (韩帅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云南省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关于推进健康云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三年投入13.7亿元,如期实现健康云南行动2022年工作目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白松30日在健康云南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说。白松称,健康素养低,缺
28岁的广州小伙小强,是个经常加班的IT码农,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断,周末就葛优瘫、从不运动,日常还靠奶茶可乐续命……怎么看都是要长胖的节奏,可他却三个月暴瘦了20多斤,比天天吃沙拉跑健身房的人减肥还“成功”。小强吃得越来越多,经常加餐,但身体还是无缘无故地消瘦。在家人的催促下,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一亿多“糖人”的烦恼……新华社记者孔祥鑫、林苗苗、马晓冬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1亿多糖尿病人再度引发关注。那么,糖尿病的发病现状如何?致病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记者走进多家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走访知名中西医内分泌科专家,探究糖尿病高发背后的原因。“糖
新华社西安11月14日电(记者蔺娟)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许多人认为,只有出现“三多一少”才是得了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压力大、多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者等高危人群,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尽早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