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抗肿瘤关键原理揭示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3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陈立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肖意传团队,首次揭示细菌抗肿瘤关键原理,为利用细菌治疗恶性实体肿瘤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了解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3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陈立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肖意传团队,首次揭示细菌抗肿瘤关键原理,为利用细菌治疗恶性实体肿瘤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了解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绘制出了迄今最完整、最详细的肾功能遗传图谱,发现1000多个基因有望成为肾病治疗标靶。这些成果为肾脏疾病的预防、精确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研究团队表示,肾功能障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通过逐一研究近1000个人类肾脏样本和数十万个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在梳理了4000种现有药物后,这款AI工具为一名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患者找到了救命药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最新研究中,这款AI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确定阿达木单抗可能是治疗iMCD最有效的药
多年来,教科书和皮肤科医生一直告诉人们,晒伤主要与DNA损伤有关。然而,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实际上,是RNA损伤引发了晒伤时的急性炎症反应。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一种名为ZAKα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作为细胞应激传感器,能够检测紫外线辐射对信
科技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有严重运动障碍。虽然患者的许多基本需求能得到满足,但他们的社交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记者1月5日从厦门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圣彩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两篇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经过代谢组学鉴定和筛选,找到“卡路里限制”产生健康益处的关键分子——石胆酸,并揭示其发挥抗衰和延寿作用的分子机制。此前大量围绕模式动物和人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超薄且超锐利的微针。这款微针能够将基于基因疗法的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无法触及的区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人耳蜗结构复杂,且充满液体,将治疗药物准确且安全地递送到耳蜗内的合适位置困难
“轻断食”是近来流行的一种减肥方法。西湖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轻断食”,或许意味着要在保身材还是保头发之间作出抉择。“轻断食”会诱发激活的毛囊干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毛囊再生和毛发生长。14日,这项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轻断食”又称间歇性禁食。论文通讯作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方法因其侵入性和高昂成本,难以在大规模筛查中广泛应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杨教授、缪应雷副院长团队,日前携手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团队及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
科技日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日报道,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骨骼肌损失是患痴呆症的一个风险因素。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量的三分之一。它们与骨骼相连,帮助人们完成各种动作。然而,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也开始慢慢丧失。由于患痴呆症的老年人经常出现与年龄相关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疟疾疫苗接种策略:利用携带改良版疟疾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人类,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在一项最新试验中,这种方法降低了参与者对疟疾的易感性,有效率高达89%。这一方法为更有效地应对疟疾感染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最新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疟疾由单细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近日,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长海)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刘霞)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转化而来的角膜组织,修复了4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患者的角膜。结果显示,其中3名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研究团队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深入探究这一疗法的确切疗效。相关论文发
科技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合成基因。这些合成基因的功能与活细胞中基因类似,能够通过一系列级联序列构建细胞内的结构,就像使用模块化单元搭积木那样,实现自组装结构的逐块构建。该成果发表在最新《自然·通讯》期刊上,其意味着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祝华 通讯员廖丹丹)记者10月26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研究员张之昊团队在抗慢性肾病药理学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卵形拟杆菌具有改善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肾病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子刊《细胞报告》上。慢性肾脏病包括多种肾脏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细胞衰老与人体的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紧密关联。不过,同样是“年迈”的细胞,却有好有坏,有些在体内作乱,有些则默默守护健康。但如何精准识别衰老细胞中的“好细胞”与“坏细胞”却是个难题。对此,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斌团队日前在国际学术期
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科学家正不遗余力探寻新方法突破细菌细胞的防御系统。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化合物,能诱使细菌细胞自毁。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药物化学》杂志。这种新型抗生素靶向一种天然酶——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P)。这种酶负责消灭老旧或有缺陷的蛋白质,对于维护细胞功能的正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桂双英、研究员程志非、副研究员王琪组成联合团队,提出一种帕金森病内外综合治疗新策略:从“内”阻断小胶质细胞产生神经炎症的源头,从“外”阻止脑外周免疫细胞的持续浸润,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Nano》上。以往研究多注重抑制脑内炎症王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低成本纸质传感器,能在15分钟内检测出心脏病发作的生物标志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纳米》杂志。心脏病早期诊断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但标准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费时,而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纸张的垂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记者近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从羊驼体内分离出一种能结合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受体的抗体。通过工程化改造,该抗体可实现HIV的完全抑制,有望为艾滋病治疗带来新方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杰克逊霍尔非营利性脑化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度准确的血液检测方法,能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ALS患者通常会出现行走、说话、吞咽和呼吸方面的困难,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治愈方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电池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丧失容量,这是旧手机耗电更快的原因。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电池性能退化的根本原因。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的电池,从而使电动汽车驶得更远、续航更久,同时也将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变。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
我们为何会衰老?我们究竟有多老?如何健康地老去?这是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的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讨论的议题。“上述问题分别对应着衰老机制、衰老度量和衰老干预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指出,目前相关研究分别面临着靶标缺、预警难、干预差等挑战。在
记者9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核化学室秦芝研究员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分离样机系统,在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的同步分离制备方面获得重要进展。镭-223(半衰期为11.4天)和锕-225(半衰期为10天)作为两种极具潜力的阿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全面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早期,会使患者的大脑“悄然”加速衰老。不过,研究团队也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预防这些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变化。相关论文发表于近一期《糖尿病护理》杂志。2型糖尿病是痴呆症的已知危险因素,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