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凉变干,如何防疾病保健康?
8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8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说,处暑节气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
8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8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说,处暑节气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
立秋后,暑热还在盛行,仍处于长夏之时。在这样一个季节交替的时间节点,应该如何做好养生?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魏瑜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长夏逐渐过渡至初秋,气候特点由湿热转至温燥,所涉脾、肺两脏,养生要点既要健脾,也要润肺。在饮食方面,公众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以下6款食疗方。
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是一年中阳气最为鼎盛且将由阳转阴的时节。此时,天气非常炎热,空气水分蒸发较多,呈现湿热的气候特点。中医学讲究天人相应,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应夏,脾应长夏”,心本属火,脾本属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刘静、副主任医师逯金金认为,大暑养生应以调养心脾为主。
“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在炽热的阳光中,金黄的向日葵热烈绽放,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到来了。今年7月22日为大暑,此时节,酷热的天气已到了极点,世间万物也将能量释放到极致——草木感暑气而奋发,万物向烈阳而争时,稻田飘香,瓜果成熟,流萤飞舞,荷花怒放,一切都是生命最绚烂璀璨的模样。大暑前后
暑热高温天,全国一片大热!“空调Wi-Fi西瓜”成了不少网友的“救命神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辉提醒,夏至之后暑热高温,调理养生的重点是防暑降温,护肤防晒,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寒凉,以防寒证丛生。成杰辉主任中医师推荐一款简单的绿豆瓜皮粥,可以简单清热解毒,消暑利湿。成杰辉表示,夏至阳
夏至之后,天气炎热,人体头面部最易上火,出现口咽干燥、面红目赤等症状,甚至发生皮肤疖痈等现象。配制薄荷叶菊花茶,能清咽喉散肝火,两者各3—5克加少许冰糖,清透凉爽,适合午休后饮用。如果出现暑热头昏、恶心腹泻等情况,更适宜饮服藿香叶菊花茶。热盛体质者易发生头皮毛囊炎,甚至疖肿化脓。建议修剪头顶浓密毛发
大家好,我是冬瓜君,我肌肤若雪,气质清淡,我还有个听上去就很冷的名字,让我由内而外散发着高冷的气息。加上我价格便宜,随处可见,所以很多人不大注意我。在这个酷暑难耐、靠空调续命的季节里,适合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我是那个当之无愧的暑天之选哦,快来了解下我的故事。冬瓜热量低、营养好我外表木讷、但内心细腻
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养生,并不简单,热衷,不等于理解。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生必顺四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杨巧慧,为网友解答夏至时节相关注意事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此时阳气最旺而阴气开始有所生长。暑热或者暑湿容易损伤人体脾胃功能,对于素体虚弱的人
(原标题:伏天来了 看中医谈养生) 今年的三伏天比一般年份多了10天,高温、湿热的“超长待机”最难熬的40天来了。虽然今年全国大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