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期待垃圾分类成为行动自觉

298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垃圾分类不仅成了上海的街谈巷议,还迅速窜为“网红”议题。舆论主要聚焦两点:一是分类之细,二是处罚之严。《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大类,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处罚,个人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最高可罚5万元。建设健康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应注重实操性既要管得严更要行得通

602

对于习惯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通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但对于能力问题,就需要专业性来护航。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按照当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混投的个人将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单位没按规定实施垃圾分类,最高罚款5万元。接着,北京等地也陆续传出“将全面推行垃圾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别遗忘电子废弃物

1683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如何分辨垃圾,怎么丢垃圾,垃圾怎么回收,成为了全民大讨论的焦点。但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同样是面临“怎么丢”的难题,即使是最严垃圾分类令在上海推行后,网友对于电子垃圾的讨论却很少。上海只是先行一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使得上海成为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不能三分钟热度

1316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垃圾分类新规实施以来,舆论持续关注,有力挺、有吐槽、有建言,同时也有担忧和质疑。不管持何种言论,有一点是取得最大共识的,那便是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指征,是应该做的正确事情。但正确的事情该怎样做?如何引导公众自觉遵从?最后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肯定垃圾分类的大前提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话题社会习惯该如何养成

900

如果要在最近的舆论场上,评选出既热门又持久的“全民话题”,“垃圾分类”无疑是其中之一。自从6月上旬,上海市开始为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展开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开始,互联网上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对此,有人大力支持,也有人审慎迟疑,还有人抱着调侃的心

健康新闻

上海开出623张垃圾分类整改单

2001

新华社电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对不规范分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趋严,1日当天,上海执法部门开出623张整改单。上午10时左右,上海城管执法总队开出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被责令

健康新闻

“代收垃圾”成新职业可实现多赢

814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距离《条例》正式施行越来越近,一个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代收垃圾网约工。客户线上预约,废品小哥线下上门回收。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达到一万元以上。(6月23日《扬子晚报》)围绕垃圾分类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难以推行只因居民素质差?

952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的操作规程进行制定。垃圾分类,本非新鲜事。早在10多年前,国内就有多个城市成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至今垃圾

健康新闻

“要我分类”亟待升级为“我要分类”

1106

垃圾分类尽管只有简单四个字,但事关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垃圾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是对自然环境都贻害无穷。这种危害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每个人都能直观感受到的现实。正因如此,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更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健康新闻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易事分外事

1289

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垃圾分类最时尚,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起着抓手的作用。“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

健康新闻

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绿色发展作贡献

556

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