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正伏天,养生重在防暑养心健脾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田晓航)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田晓航)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三伏天一般在哪两个节气之间 三伏天并不是处于两个特定的节气之间,而是指夏季的连续三个十天,是一种习俗上的说法。以下是关于三伏天的正确解释: 三伏天是中国民间的习俗说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三伏”长达40天,其中“中伏”是20天。三伏天为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怎么经常出现“加长版”?头伏为啥吃饺子……这些问题经常令人很好奇。记者采访民俗专家了解到,民间不光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2019年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即将于下周五正式开始。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国旧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内,采用中药穴贴进行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儿科冬病夏治的重要方法。夏至(6月21日)是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