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许多对剩女的批判,然而女人不应该被这些剩女的批判所影响,一定要找一个你发自内心崇拜的人,否则就是一生悲剧的开始。
剩女
昨晚和在美国教音乐的闺蜜聊天,说起目前中国人喜欢给某群体贴标签的毛病,我俩不约而同地认为,“剩女”是最土、最过时、最恶心的一个标签了。
还记得我刚结婚那会儿,被好几个来路各异的男女这么问:为什么这么早结婚啊?是不是怕剩下?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回答还真是礼貌谦和有容乃大呢,我说:我结婚是因为想和对方长期在一起。他又碰巧出现得早。没别的。
其实我心里想说:您后脑勺怎么还梳着清朝人的长辫子呢?您也太土了!
我今天不想分析社会问题,只想谈谈个体感受。没错,一切社会现象都有深层的社会根源,不过,我仍然想为女同胞们说两句。
1、催婚的大多是大妈。或者大妈思维的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今儿早上看到原配拿汽油烧死了小三的新闻之后,我就又“呵呵”了。多么惨烈的人间闹剧,最爽的莫过于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进退两难左右不逢源的局面结束了,他最多伤感个半载,谁也拦不住人家重新追求幸福的脚步。
其实大妈催婚也是女人为难女人的另一种。她们打着“关心你”的名义,企图把她们的价值观套在你脖子上。就好比一群端着油漆手拿刷子的装修工,突然闯入你家,说你的房子不能住了,要重新开始生活,然后把房子刷成她们想要的样子。不过最后,还是得你自个儿进去住。然后冷暖自知。
大妈效应就是这样深深浅浅左左右右地渗透在你的生活中,用一句话、一个问题、一个关切的眼神,改变着你自己的节奏。她们表现出的“过来人”的经验与“救苦救难”的情怀,让你不能拒绝。
可悲的是,很多女孩真的倒下了,觉得自己的光芒仿佛真的被时间给抹淡了。如果遇不到心心相印的那个人,“剩下”又是人生大罪,就凑合了吧。也许日子真是能“凑合”过下去的呢。
大妈们笑着,满意地散去了。可你接下来的每一天,是狂欢节还是蹲监狱,没有人能为你负责。再看看她们自己,是关起门来哭,还是被婚姻折磨地疲惫不堪,你也无从知晓。
北上广的女孩们是“被催婚大户”,过年一回家,耳根就不得清净。这里我想说一句:姐妹们从家乡来到了北上广,自然为了开点眼界,长点见识。对长辈要尊重,但价值观千万别被家乡的大妈们拖回去了。
看到网友一句留言说:那些总爱催婚的女人,孰不知,她们自己在婚姻生活中过得像狗一样。根本没你幸福。
虽然偏激,不过也有道理。道理就是两句话:a、没有人可以设计别人的幸福;b、没有人可以承担影响别人的后果。
2、婚姻只是一种有可能带来快乐的选择。
女性经济独立之后,婚姻就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了。
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离不离婚,都是女性的选择题。每道都可以选。没有人可以逼你,除非他能与你共同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
前几日高晓松前妻夕又米在微博上发表日志,称自己17岁遇到高晓松,然后就嫁为人妻,成为人母,而现在,仅仅26岁的时候,那个男人告诉自己,与她在一起不快乐,要离开她。
曾经的曾经,这位前妻也被网友称为人生赢家,年纪轻轻就嫁得好。可高晓松一度在节目中说过,她很年轻,她的很多价值观都是被我塑造的,连她爱看什么电影、爱听什么音乐,也是受我影响,于是我们有了很多共同语言。
而如今,这个被“塑造”出的幸福女孩,被捏她的匠人抛弃了。
她说自己像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从童话世界中被抛到了瓢泼大雨中。直到如今她创立了自己的时尚设计公司,突然发现,世界和生活,那么大。
在没想清楚的年龄,完成了一个结果,又如何呢?“85后”的离婚潮都来了。
爱情、婚姻,只是生活大蛋糕上的一块吧。幸福的港湾可以用来停靠,但港湾不是只有一个。
美满婚姻为女人带来的踏实感和甜蜜感,是事业的成功不能替代的;而社会角色与事业发展为女人带来的成就感和光芒,也是婚姻所不能替代的。
很多时候,甚至,女性需要用工作和忙碌,来锻造自己的独立性,推翻自己的感性,从工作中吸取一种稳定的、超越年龄的自信。事业对女人来说又未尝不是另一位伴侣。
3、有女儿的父母们,把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的时间,放在多鼓励她提升自我。
很多女孩因为嫁不出去父母焦虑,所以自己焦虑。当婚姻大事和孝顺绑定了,就注定会受到最致命的影响。
在这种教育中长大的男人,学会了沉默。他们宁愿去酒馆喝得大醉,或者埋头拼命工作,也不愿轻易向人诉说生活的忧伤,因为,男人有“必须像个男人”的压力。
这其实都是由于男人扮演的社会角色确定的,是社会文化造就了男人的社会模型。
文化从男人生下来的第一天起,就热衷于给男人“造神”的运动。即男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刚强的,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流露软弱,似乎男人没有七情六欲,男人是一个刚强的符号,否定了其有血有肉的一面。
感情不应被舆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