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热蒸雨煮,祛湿防暑

“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在炽热的阳光中,金黄的向日葵热烈绽放,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到来了。

今年7月22日为大暑,此时节,酷热的天气已到了极点,世间万物也将能量释放到极致——草木感暑气而奋发,万物向烈阳而争时,稻田飘香,瓜果成熟,流萤飞舞,荷花怒放,一切都是生命最绚烂璀璨的模样。

大暑前后,衣衫湿透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热。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几句形容苦热的诗令人拍案叫绝:“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盛夏时节,柴能燃出火,汤能熬成膏,天上的飞鸟嫌弃自己的羽毛,地上的兽类也厌烦自己的皮毛,真是热得无处可逃啊。

大暑时节为何会炎热至极?气象学家解释,自入夏以来,地表从太阳吸收的热量越积越多,此时积累的热量不仅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而且这种积累已经达到峰值,所以大暑成为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大暑期间,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摄氏度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在南方,多地经受着酷热和暴雨的双重夹击,此时的“湿热交蒸”可谓是达到了一年中的顶点。

炎夏之日,酷暑难耐,但对农作物来说,就是另一番光景。民间有谚:“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时节的高温多雨对于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在大自然提供水热养分最慷慨最充分的时节,万物尽情享受着金灿灿的阳光,奋力生长。对于南方一些种植双季稻的地区而言,“禾到大暑日夜黄”,此时是一年中最紧张、艰苦的“双抢”季节,正所谓“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人们要及时收割早稻,还要兼顾种植晚稻,力求粮食丰收。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生,古人误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的,实际上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在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于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梦幻美景指日可待了;此时高温高湿,“溽暑”便是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湿气好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过后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时节通常是全年最热的时候,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养生应尤其注意防暑、祛湿、防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刘璐提醒,此时既要预防中暑,也要避免贪凉引起的风寒感冒,同时注意健脾祛湿,养心安神,维护身心健康。

浮瓜沉李,花式消暑

大暑时节,墙壁如炙,地热如炉,摸哪儿都烫手,用什么办法来消暑呢?

对现代人来说,西瓜、WiFi和空调构成了夏日避暑的“三宝”——窝在空调房,从冰箱拿出半个冰镇西瓜,挖出中间最甜的那一块吃下,简直凉在嘴里、美在心里。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应对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呢?

聪明的古人很早就有了在三九寒天采冰藏冰、在三伏热天用冰消暑的方法,盛夏时将冰块置于房内,任其散发出的丝丝凉气,就能达到降温祛暑的目的。但由于古代采冰、制冰、运冰、藏冰耗时费力,冰的价格十分昂贵,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这一冰凉之物。古代帝王将冰块作为赏赐厚礼。《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夏颁冰,掌事。”表明早在周朝之时,已有赐冰的制度。

没有冰的时候,夏天吃点儿凉东西也能解暑。古人把瓜果浸在井里,井里的水很凉,等拿出来的时候就是冰雪般清凉,沁人心脾。瓜果一般以甜瓜和李子居多,所以叫“沉李浮瓜”。西瓜传入中国后,人们才开始吃冷水浸的西瓜。宋代词人李重元曾写下这样诗意盎然的句子:“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唐朝时,冰块流入市井之中,不再被皇室贵族垄断,冷饮也得到极大发展。据说,唐朝章怀太子墓的《仕女图》和唐代壁画《野宴图》中,都出现了一道冷饮美食——酥山,用奶酪、蜂蜜、蔗糖和冰块制成,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冰淇淋了。“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咏酥》诗中描述的就是这种美食。

到了宋朝,人们真正初步实现了“冰块自由”,冷饮成了街头巷尾立等可取的平民美食。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紫苏饮子、甘豆汤、香薷饮、姜蜜水……《事林广记》等史书记载,宋代人夏天能买到的冷饮多达数十种,简直可以媲美如今的冷饮奶茶店了。

当然,冷饮吃得太多也容易闹肚子。史书记载,宋孝宗就曾因“饮冰水过多”而拉肚子。“暑热蒸腾之下,许多人为了快速降温,常常大口喝冰镇饮料或者一次性喝太多的冷饮,这样很容易损失脾胃阳气,出现心慌、气短、腹痛、腹泻等现象。”刘璐表示,中医认为春夏宜养阳,寒凉之物均应慎食,而随着冰箱、空调的广泛使用,夏季受里寒和表寒的病例屡见不鲜。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一次也不宜吃太多。同时,天气炎热时人体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也不宜洗冷水澡、用冷水洗脚或直吹空调,否则易使寒气借机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引发疾病。因此,越是炎热时,越要注意防寒凉。

饮食有节,冬病夏治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但各地时令习俗依然丰富多彩。

俗话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湘东南地区大暑时流行“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类似龟苓膏的甜品,有很好的消暑功效;福建莆田一带的人们有大暑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亲友间也常以荔枝、羊肉作为互赠的礼品,名为“过大暑”;大暑时节,民间还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就是三伏天里喝的茶,多由金银花、甘草等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大暑往往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若湿气入体,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人四肢无力、胸闷气短、精神萎靡。因此,人们常说夏天‘无病三分虚’,中医认为,大暑时节宜清热消暑、健脾祛湿、养心安神。”刘璐提醒,此时应多饮水,可以选择金银花茶、菊花茶、荷叶茶等清热解暑的养生茶饮,防止暑热伤津。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以清为补,可以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以防伤脾胃。同时,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尿、祛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丝瓜等,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也是不错的消暑选择。此外,大暑阳气旺盛,适合冬病夏治,体寒的人可以适当吃点羊肉,容易上火的人可以适当多食西瓜、芒果、西红柿、甜瓜、黄瓜等。

大暑期间,河南、山西、湖南等地还有晒伏姜的习俗。伏姜是一种以生姜和红糖为原料,经由三伏天的阳光充分晒制而成的传统养胃饮品,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伏姜具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在寒冷季节使用效果更好。”刘璐介绍,通过晒伏姜,可以将夏季的阳气储存起来供冬季使用,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

农历六月又被称为“荷月”,因荷花开得正盛而得名。旧时,人们会携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门赏荷纳凉。青翠欲滴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莲蓬,粉白辉映的荷花,令人赏心悦目、暑气顿消。据说,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泛舟其上;南京人则在大暑前后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好不惬意。

“大暑时节阳气旺盛,人的情绪容易浮躁,适当的精神放松非常重要。古人赏荷纳凉、暑月游船都是很好的消暑安神、情志养生的方法。”刘璐说,现代人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练字、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神宁静。此外,大暑期间应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还要适当安排作息,保持充足睡眠以怡养心神。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四季更迭的脚步悄然无声,走过挥洒汗水的夏,便能迎来凉爽丰收的秋了。让我们尽情拥抱这个夏日的热情,在滚烫的时光中觅得心静清凉。

上一篇:“三伏”与“三暑”是一回事吗?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1145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徐鹏航)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近日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工作组将统筹制定各项医疗保障标准,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  医保标准化与就医便捷息息相关。国家医疗保障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制定发布了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

您被“新中式养生”圈粉了吗

68

进入三伏天,“晒背”这一养生方式又火了。在公园草坪、社区空地、海边沙滩,不少年轻人或趴或坐,以各种姿态沐浴在阳光下。“晒完背感觉通体舒畅”“晒背能够祛湿补阳”……在各类社交平台中,许多网友分享自己的晒背心得和体验,认为这是“不要钱的‘天灸’”“免费的大自然补药”,引得更多网友纷纷效仿。事实上,岂止是

“三伏”与“三暑”是一回事吗?

903

今年7月22日,我们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民谚有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说“小暑大暑,日蒸夜煮”。“三伏”的日子是怎么确定的?和小暑、大暑有什么关系?“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所以也被归为“杂节气”一类。民谚云“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日

2024年07月2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4年07月2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447

2024年07月22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一!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中药“走”出药房成爆款年轻人掀起养生热潮2、暑期催热“萌经济”南宁年轻人热衷“复古店铺”3、一个西瓜等于六碗饭是真的吗?4、钟南山最新回应!这种病有多痛?5、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减脂?6、国家卫健委: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医务人员安全7、2024年07月21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中药“走”出药房成爆款 年轻人掀起养生热潮

674

宁夏银川,炎炎夏日,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把手中的“冰美式”换成了“新中式”,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养生”赛道:中药茶饮。“一说起中药,首先想到的是苦,没想到中药茶饮口感不错。”20日,市民李女士在银川市中医医院购买了乌梅汤后迫不及待地用茶杯冲泡了一袋。李女士说,相比奶茶店的乌梅类饮品,医院的乌梅汤喝起来整

暑期催热“萌经济” 南宁年轻人热衷“复古店铺”

191

走进位于广西南宁的丘比百货玩具店,琳琅满目的复古玩具引人注目,“奥特曼”“不二家”“丘比娃娃”等卡通玩偶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推出原创‘脾气招财猫’玩具,不仅吸引热衷‘集邮’的客人专程到店购买,还销售到了日本。”店主葛太阳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亚文化走向大众,具有“萌属性”的小众复古店铺和展览在今年这

一个西瓜等于六碗饭是真的吗?

一个西瓜等于六碗饭是真的吗?

1211

西瓜和米饭的营养价值不同,并不能简单等同。不同品种西瓜的大小差异很大,热量和营养有较大差别。西瓜90%以上都是水,每100克的热量仅为31千卡;而100克米饭的热量大约为116千卡。西瓜除了水分,还有丰富的钾,夏季出汗多,西瓜正好能补水解暑。而米饭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来源:@科学

钟南山最新回应!这种病有多痛?

306

近日,网传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病重,不少网友发文祈祷。17日,钟南山回应媒体称,因为痛风和感染出现病变,但目前康复得还不错,只是走路有点困难。不久前,在广州医科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钟南山也对“腿脚不便”传言回应称,目前患有痛风,心肝脑肺肾都还正常,没有什么大事。值得注意的是,彼时,钟南山就表示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