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贴在高铁车窗为何取不下来

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乘坐高铁,告别家乡,返回工作的城市。

近期,话题“别把智能手表表盘贴在高铁车窗上”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告诫大家不要轻易尝试。然而受好奇心驱使,一些人仍忍不住去验证。不出意外,智能手表被牢牢吸在高铁车窗玻璃上,取不下来了。

那么,智能手表表盘为何能如此结实地吸在高铁车窗上?如何将被吸住的手表取下?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逸坦。

要想解释智能手表表盘为何被牢牢吸在车窗玻璃上,就需先介绍一个物理学现象——光胶现象。李逸坦介绍,光胶现象指的是当两个接触的物体表面光滑到一定程度时,表面越光滑,二者间的摩擦力越大。

“这种现象似乎与生活常识相悖。人们普遍认为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李逸坦介绍,光胶现象产生需要一定条件:两个物体的表面要足够光滑,且物体表面分子靠得足够近。当满足这两个条件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就会让二者紧紧吸在一起。

除此之外,智能手表表盘和高铁车窗玻璃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光滑,比如手表表盘可能存在因贴膜没贴好而形成的气泡区。这时当表盘贴近车窗玻璃时,气泡区的气体会被排出,使该区域形成低压,甚至接近真空状态。此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智能手表就会被紧紧地压在车窗玻璃表面。

“网友们以为智能手表是被‘吸’住的,其实是被‘压’住的。”李逸坦介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人们用吸管喝水,能够吸出水的原因在于人们通过吸气使口腔内吸管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这时水就被大气压“压”入口中了。

如果智能手表被牢牢吸在玻璃上取不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采用硬拽、硬撬等方式。但这些方法会损坏手表表盘和高铁玻璃。

“直接撬开肯定是不可取的,这种硬碰硬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李逸坦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缩小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要减少表盘和玻璃之间与外界的气压差。

他建议,可以通过扭动智能手表使两个物体表面产生轻微形变,进而缩小二者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尝试在智能手表表盘与玻璃的缝隙处,将细针或薄卡片等工具轻轻插入,让空气进入,使表盘和玻璃之间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达到平衡。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尝试给智能手表加热。”李逸坦介绍,一方面,加热可以让玻璃和手表表盘因膨胀程度不同而产生起伏,进而减小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加热会使表盘贴膜形成的小气泡膨胀,就像给轮胎打气一样增加气压,使两者的贴合不再那么紧密,从而达到分离二者的效果。

但同时,李逸坦也提醒:“网友如果选择加热方法,切记要慢慢操作,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温度,避免损伤智能手表。”

上一篇:春节消费市场亮点多活力足(春节假期)
下一篇:【新闻随笔】“换”出消费新动能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有了智能手机,67岁的高莲翠学会网购年货(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有了智能手机,67岁的高莲翠学会网购年货(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321

高莲翠(左)到村里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取快递。  本报记者 赵帅杰摄10多天前,在家住甘肃兰州的妹妹家串门时,67岁的高莲翠手机上收到一条快递取货码。“年货到啦!”说着话,她决定买票回家收货——远在百余公里外的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此前,两姐妹逛街时,高莲翠相中一幅裱框福字,想用来装饰新家,“

酒店智能化 莫忘适老化(百姓关注)

587

山西大同市的读者梁旺日前来信表示,前段时间,他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旅游,朋友帮忙订了一家位于市政府对面的轻奢酒店。没想到,50多岁的梁旺在这家酒店碰了不少壁。酒店房间内安装了不少“高级设施”,造型别致,标识也与众不同。但梁旺看不懂,摆弄了半天,才知道如何开关喷头、调节冷热。其间,他想打酒店内部电话求助

上海大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创新

898

当前,医学和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融合阶段,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新高地。12月24日,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从创新策源、支撑平台、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上海丰富的医疗资源,为人

家电消费注重绿色智能

22

今年以来,家电产品迭代升级一直是消费热点。随着政策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叠加各电商平台的促销优惠活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启了家电换代更新,家电领域掀起了一波消费热潮。从消费者偏好看,家电消费绿色化、智能化趋势逐步走强,节能、智能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词。数据显示,近六成的消费者倾向购买绿色节能家电,关

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能时代

147

不久前,江苏省第三届“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内容包括预约挂号、出行导航、手机支付、网约车出行等场景,要求参赛者年龄超过60岁,且参加过江苏省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普及培训。从中可以看出以下信息:比赛之前举办过,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考查的内容是看病、出行、购物等老年人常遇到的生活场景;将实

智能设备助力药材产品质量检测

974

进入收获季,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的黄芪种植基地一片火热景象。一垄垄有机黄芪地间,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个基地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基地有机种植的黄芪,会被运送到位于江苏泰州的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目前,扬子江药业集团在全国有8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涵盖栀子、黄

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在广东医院落地

78

穿上设备,启动开关,蹬脚走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里,一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穿戴上设备,膝盖、大腿、腰部等多个部位与机器人连接,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脑部思考,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个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锻炼肌肉,还能重建神经环路,提升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医生不断推进

构建人工智能框架找到最有效溶菌酶

1692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记者9月2日获悉,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教授林章凛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杨晓锋团队合作,成功构建出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框架——DeepMineLys,并借此框架发现了迄今为止在人类微生物组中最有效的溶菌酶。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报告》。“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从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