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疗法可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领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对其有反应。在两项独立的临床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发现,添加janus激酶(JAK)抑制剂改善了癌症患者对ICI疗法的反应。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宾夕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领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对其有反应。在两项独立的临床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发现,添加janus激酶(JAK)抑制剂改善了癌症患者对ICI疗法的反应。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宾夕
5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巧平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药学院万国辉教授团队为致死性蘑菇——毒鹅膏菌中毒,找到了一种潜在新的治疗药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毒鹅膏菌长得很低调,乍看起来与普通无毒蘑菇颇为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食。毒鹅膏菌又叫“毒伞”,产生剧毒
◎本报记者 赵汉斌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何严萍,是云南大学的一位教授。何严萍长期致力于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在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新药研究领域,持续创新、成果丰硕。两会前,当记者与何严萍代表取得联系时,她刚刚走下从中老铁路国内段终点站磨憨口岸调研归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健康所杨武林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发生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恶性转变的代谢调控机制。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肝脏病
近日,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转酮醇酶(TKT)抑制剂BOT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并增加糖酵解抑制剂2-DG的抗新冠病毒活性。病毒介导的代谢过程有望成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靶点。新冠病毒在感染细胞后会重新编程宿主细胞,进而制造新病毒,这一过程中会同时改变受感染细胞的新陈代谢。此前的研究表明,细胞被新
中新网广州10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此前,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中位生存约8个月至10个月,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3%。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近日在广州表示,通过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免疫治疗方案,近18%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超过3年的总生存期。
中新网广州3月1日电 (蔡敏婕)作为“妇癌之王”,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也是妇科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姚书忠近日表示,近年来,在卵巢癌领域,随着PARP抑制剂的问世和临床应用,维持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标准治疗手段备受关注,并形成了“手术+化疗+维持治疗
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这不是开玩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14日强调,对于合并癌症和心脏病的患者,不能只关注一种疾病。当日,记者了解到,上海医学专家成功研发小程序,助医生和肿瘤患者关注治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程蕾蕾介绍,研发、推广使用
中新网合肥9月25日电(记者 吴兰)记者25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恶性癌症抑制剂。动物体内药效评价显示,抑瘤率(TGI)达到96%。该成果目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与医
记者近日从南京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王慧博教授团队发现,一种名为WP1130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高效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繁殖,有望成为治疗脑瘤的新药。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综合期刊《临床研究杂志》上。据王慧博介绍,胶质瘤俗称脑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最难治愈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与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