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5%
2024年8月8日是中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当日在沪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5%。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2021-2025年)》(简称“600
2024年8月8日是中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当日在沪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5%。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2021-2025年)》(简称“600
“我们国家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6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许多研究都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超重问题、肥胖问题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如果想坚持锻炼,人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介绍,运动具有促进睡眠和精神健康、降低慢性病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介绍,运动具有促进睡眠和精神健康、降低慢性病和过早死亡风险等益处,但很多人的运动量却远远不够。为什么做一件好处多多
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呼吁让锻炼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他们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效果是心理咨询或药物的1.5倍。该研究包括97篇综述、1039项试验和128119名参与者。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八个人中
“多锻炼、少生病”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怎样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难题?怎样引导广大老百姓想运动、能运动、会运动?在3月30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多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新蓝图——推动全民健身公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青报全媒体平台,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最关心哪些两会议题?”的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截止到2月28日16时,共有72242人参与。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期待两会关注:切实保证青少年每天两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刘萍的孩子正在读初二,她感觉,孩子现阶段很
转眼,寒假“余额”已不足,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即将迎来开学日。“双减”后的第一个长假,孩子们如何度过备受关注。中小学生这个寒假过得怎么样?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受访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自主在家学习、坚持体育锻炼、帮忙做家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因为心理疾病而自杀身亡。心理抑郁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困扰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很多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也无法避免产生心理抑郁的症状。孩子们的抑郁,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心理脆弱”“叛逆”,也并不是所谓的“矫情”,而是需要老师、家长、
北京中小学生体质达标优良率2030年将达60%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努力实现下降80%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日前,市教委、市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推进健康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在基线基础上每年降
长寿是人类的终极追求,每个人都在为活得更久而努力!.hzh {display: none; }《西游记》里的各路妖怪为了长生不老,个个都争着抢着要吃唐僧肉;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远赴海外寻找仙山;活了101岁的亿万富翁大卫·洛克菲勒为了“续命”,花费上亿美金更换了6次心
10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议案。草案中,为应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而修订的内容引人关注。报道透露,体育法中拟新增“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以确保学生在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此外,草案还修改
运动,青年人的自我突围【青年聚焦·放下手机去运动】奥运会、全运会带来的运动浪潮未退,即将举办的冬奥会又将掀起青年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可运动人群中,总是少了一些青年人。暂且放下手机,来一场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似乎挺难。“学习压力大”“工作太累”“球场离家太远”……理由很多,行动很少。“实际上不是没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超过了80%;从不同近视程度来看,近视的孩子中有10%是高度近视,超过1/3的是中度近视,也就是说中高度近视的比例近50%;从不同的区域来看,总体的趋势是‘东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20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提出今年以“推动全民健身 助力全面小康”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创新组织举办网络赛事和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指导以及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需求。世卫组织研究表明,影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池梦蕊) 今天下午,北京市召开第151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示,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应远离疫情风险因素,尽量避免前往农贸市场、宠物市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庞星火表示,目前,高考已
“大家不要被北京最近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吓住,又因为这事窝在家里,不让孩子出去运动了。”6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姚明爱心基金会和医道App共同开设的直播间中,谈起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话题。张文宏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多数人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样动起来;对青少年来说,也特别需要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意见,指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工作。意见指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作出综合研判,纾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迫切心情和急切愿望,围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计划调整、课堂组织变化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正在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夏季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指导方案。在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内容调整、器材使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都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要少吃油条”。因为油条中会用到一种叫明矾的食品添加剂,明矾的学名叫做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其中含有一定的铝元素。所以长期食用油条会使铝在身体中积蓄,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就请专家为您解答。首先,铝摄入过多会得老年痴呆吗?其实并没有
巴西圣保罗大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青少年17岁开始,每天坚持60分钟适度体育锻炼,其健康益处累积一生。研究团队对2.8万名美国女性展开追踪调查,收集了参试者提供的青春期(12~22岁)阶段身体运动数据,之后每年对其体检结果和运动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发现,青春期身体活动较多(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分钟
这几年,年轻人熬夜的话题,人们已经讨论了很多。现正值暑假,一些新的熬夜现象,让这个老话题依旧热度不减。据媒体报道,刚刚度过期末考试的紧张情绪,又没有学业课程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暑期化身“熬夜族”,以补偿平时没玩够、玩得不尽兴的遗憾。这类“报复性熬夜”,正给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埋下不少隐患。有学生说,熬夜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体育锻炼,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将学生体质健康与结业挂钩,关键是要做好、做实、做细。一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数据要真实可信,要多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动态监测;二是每学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一间门诊室,八岁的彬彬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两个月内不能吃冰淇淋、可乐等甜食。医生很严肃地告诉彬彬妈,孩子体重已达56.8千克,肥胖程度为160.8%,属于严重肥胖,B超提示有脂肪肝。正值花季的青少年,竟然被“老年病”盯上了!一位医生的叙述让记者印象深刻:高血压、糖脂代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曹励芝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更能在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生活能力上给他们带来贯穿一生的益处,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并努力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第一,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对14岁以前的孩子,运动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两者非常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研究发现,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