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疑"塌房" 代糖还能放心吃吗?

说起赤藓糖醇,它这几年可真称得上是代糖界的“顶流”了,去大商超或小便利店的饮料冰柜溜达一圈儿会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无糖甜饮料”都使用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零卡且冰冰甜甜的诱惑,对于大多数嘴馋又怕胖的朋友们,无疑是优先选择。饮料圈的广告语传递的信息普遍是这样的:赤藓糖醇,天然来源的健康甜味剂,几乎没有热量负担,不会影响血糖波动,也不易制造胃肠不适……买它!

不过,最近英国权威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由美国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克里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负责的研究,表示常用的人工甜味剂赤藓糖醇可能会加速血栓形成,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了业界关于赤藓糖醇是否真的有危害的讨论和争议,今天就来科普一下这个“红”了好几年的代糖赤藓糖醇,以及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它。

赤藓糖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相较其他糖醇类其优势有4点

以添加剂形式应用于食品的赤藓糖醇,是以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利用解脂假丝酵母或丛梗孢酵母或类丝孢酵母经发酵转化为赤藓糖醇,再通过精制等工艺得到的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晶体产品。

不同于阿斯巴甜这类“非营养性甜味剂”,赤藓糖醇与其他糖醇类甜味剂类似,属于“营养性甜味剂”,即食用后并非完全不提供能量。既然并不是零热卡,为何赤藓糖醇会在各种糖醇中脱颖而出被热捧呢?因为它的4个优势:

能量低:仅0.21kcal/g(是蔗糖热卡的5%),显著低于其他糖醇类甜味剂。木糖醇是2kcal/g(为等量蔗糖热卡的50%)、麦芽糖醇是2.1kcal/g。

甜度高:在营养性甜味剂里甜度较高,仅次于木糖醇和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甜度相当于等量蔗糖甜度的60%-80%,在口腔中可以制造温和的冷却效果,且没有某些甜味剂常见的“回味”。

具有天然性:广泛存在于天然蔬菜、水果(如甜瓜、西瓜、梨、葡萄等)以及发酵食品(如奶酪、酱油等)中,人体耐受性较高,在摄入适量的前提下(一般单次用量不超过35克)不容易引发胀气、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它的最大非致泻剂量明显高于其他糖醇(以木糖醇为例,是木糖醇的2倍。即要想引发同样的消化道症状,需要摄入木糖醇2倍以上剂量的赤藓糖醇)。

有益于口腔健康:赤藓糖醇无法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转化,不会导致龋齿,对儿童及成年人的口腔健康均有益。

同时,它具备了其他糖醇类甜味剂的优势,即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平均血糖生成指数和胰岛素血症指数分别是0和2,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对有血糖问题或诊断为糖尿病的朋友们较为友好。

此外,既往的小规模、短期人体内研究,以及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发现,赤藓糖醇有助于延迟胃排空和饥饿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及小血管内皮功能。因而认为赤藓糖醇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和抗肥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代糖。

赤藓糖醇的食用安全性如何?

盘点有关联的官方信息

1999年6月,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机构)批准将赤藓糖醇作为食用甜味剂,且无需规定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简称ADI,指一个人一生中每天可以安全食用的这种物质的量)。

1997年,赤藓糖醇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认证,在美国含有赤藓糖醇的食品包装上均允许标注“有益于牙齿健康”的标识。

2001年后,美国FDA逐渐批准将赤藓糖醇用于各种食品中,作为甜味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如面包店馅料、蛋糕和饼干、冷冻乳制品甜点、布丁、酸奶、口香糖、糖果以及低热量饮料。

2003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批准赤藓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安全的,几年后容许将赤藓糖醇用于所有食品。

我国国标《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有关赤藓糖醇的使用,并未像对诸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苷等甜味剂那样,对最大使用量做详细注释,而是简单一句话:“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目前,赤藓糖醇已通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国际权威组织和多国监管部门的安全性评估,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生产中。

这类研究的质疑合理吗?

研究本身有漏洞吗?

再说回那篇引发争议的研究文章,发布后近一周余,陆续有利益相关方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该研究有局限性,安抚消费者完全不必恐慌。理由是:只是前瞻性研究,只涉及相关性,并非因果关系;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本身就存在较高心血管风险的中老年人群,并不具备普适性;8名志愿者试验中,一天30克的赤藓糖醇摄入量,在亚洲人的生活中,很难通过进食含有赤藓糖醇的饼干、咖啡方糖等加工食品吃进这么多。“如果不是单次吃超大量的食品,很难达到研究中的摄入量”。志愿者试验中,虽然血浆赤藓糖醇水平骤升,但不会长时间持续高位,第二天就会明显下降,并在7天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我认真读了原文,也认真检索了有关赤藓糖醇的一些研究和综述,感受是《自然·医学》的这篇“研究”总体设计是比较严谨的,讨论也较为深入,并没有那么不堪。不过,该研究团队在队列研究部分,确实没有对饮食史做详细收集。而血液循环中赤藓糖醇的量确实包括了天然食物来源和通过食品添加剂形式的外源摄入。因此,缺乏了饮食史,确实不能将血液赤藓糖醇直接等同于外源摄入量。但是研究团队对这方面是有严谨清晰的声明的,也并没有断言血液赤藓糖醇的量都是经由代糖形式摄入。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只是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可能性和警告。至于这个可能性是否可以定论为因果关系,还是需要更多高质量人类研究来探讨证实的。虽然既往的言论几乎是一边倒地称赞赤藓糖醇的“利多弊少”,但是,支持赤藓糖醇作为“有益膳食成分”的长期对照临床试验几乎完全缺乏——这一点,在很多针对赤藓糖醇的试验和综述中都有提及。赤藓糖醇对我们真的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吗?真抱歉,目前还不能定论。

赤藓糖醇代糖饮料还能不能喝?

避免“大量喝”和“连续喝”同时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没有定论,赤藓糖醇代糖饮料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喝了?我个人的答案是:可喝、适量地喝、有选择地喝。

正如这篇研究文章的作者总结的那样,虽然发现赤藓糖醇的持续摄入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并促成了血栓形成,但后续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因果关系”。同时需要对各种甜味剂的安全性展开更多的研究,以确保我们吃进肚的东西不会是催生心血管疾病的隐患,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因此,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者已经诊断了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们,你们在饮用这类含有赤藓糖醇的饮料时,尽可能避免“大量”和“连续”这两条的同时发生。例如,如果今天想喝,能选择200-300毫升容量的,就不选择550-600毫升容量的。

而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没有家族史的朋友们,你们或许可以在单次饮用量和饮用频率上适当放宽一些。但是,依旧需要抱着相对谨慎的态度,避免又大量又持续。

关于代糖、零卡糖及其食品的

几个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

1.无糖饮料以及使用零卡代糖调味的“无糖食品”,不能减肥。

它只是帮助我们控制了来自这一瓶液体的能量摄入,而不是来自我们吃喝进肚的所有食品的能量。更何况,一部分使用代糖作为甜味剂的食品饮料,本身可能就是高碳水化合物和/或高脂肪的。使用代糖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它们自身能量“炸弹”的现实。

2.低热卡或零热卡甜味剂,不是添加糖的完美解决方案。

随着人类对代糖使用量和年限的增加,相关研究不断增加,代糖也被曝出越来越多令人类震惊的健康隐患或伤害。虽然它们或许各有优劣势,正如添加糖也有自己的优劣势一样,但终究无法帮助人类实现“甜味自由”。而且,一部分代糖甚至会加剧人类的“甜瘾”,让人类更加欲罢不能,让人类大脑对甜味越来越上瘾而诱使我们进食更多的高碳水、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来满足大脑对阈值不断升高的快感的需求。从而,让我们越来越胖。如果使用代糖导致我们对食品更加不节制,那就只能是个BE(忧伤的结局)。

3.无糖饮料不应该成为生活中的主要“补液”途径。

清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所有生物的最宝贵的液体,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当然,在个体耐受前提下,适量的清茶、咖啡、花草茶等,也都可以作为怡情的补充。

上一篇:天气温差大易感冒 生姜、捂汗帮你解围
下一篇:花粉症与感冒有区别!提前应对有妙招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看清楚点!“无蔗糖”不等于100%不含糖

1268

含糖饮料的消费被认为是可引发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在《欧洲公共卫生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中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导致的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当人们普遍关注饮料、食品含糖时,有些商家打出“无蔗糖”概念误导消费者,实际情况是“无蔗糖”不等于“无糖”,此举还可能因此引发消费放松

“无蔗糖”不等于100%不含糖

1738

含糖饮料的消费被认为是可引发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在《欧洲公共卫生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中国因摄入含糖饮料而导致的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当人们普遍关注饮料、食品含糖时,有些商家打出“无蔗糖”概念误导消费者,实际情况是“无蔗糖”不等于“无糖”,此举还可能因

糖醇食品或致腹泻胃肠道疾病患者尽量少吃

922

给您提个醒中秋将至,正是月饼大卖的时节。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各类低糖、代糖食品受到市场欢迎,代糖月饼也是其中一种。近日,一则关于某互联网平台向用户赠送月饼,却导致多人腹泻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热议。原来,在该月饼配方当中,糖醇完全取代了蔗糖,而过高的糖醇含量极有可能引发腹

“0蔗糖”食品就是不含糖吗

108

本报记者 刘文静标注了“0蔗糖”,就没糖吗?这个糊里糊涂的问题以后将不再糊涂。6月1日,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开展“0蔗糖”式侵犯消费者权益专项整治活动,并约谈部分食品企业及零售商,要求全市涉及“0蔗糖”标注食品的各大商超及生产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设置提醒标语,让“0蔗糖”食品的经营与消费都明明白

减肥食物禁忌,人造甜味剂千万别吃

减肥食物禁忌,人造甜味剂千万别吃

1661

富含“人工甜味剂&mdash—蔗糖素”各种食品是女性们最受欢迎的减肥食品。但是,真的能瘦下来吗?看专家怎么说!解析:什么是人工甜味剂?人造甜味剂是指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它们要么不含热量,要么因为甜度极大,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有甜味,所以贡献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现在人

如何分辨“无糖”“0糖”“0蔗糖”“0卡”食品?了解这些让你放心选择

如何分辨“无糖”“0糖”“0蔗糖”“0卡”食品?了解这些让你放心选择

1830

编者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标识“无糖”、“0糖”、“0蔗糖”和“0卡”的食品,深受年轻人及受众群体的追捧喜爱。这样的食品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含糖呢,“0卡”到底是什么概念?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果糖和葡萄糖是“糖”家族中成分最简单的一对单糖兄弟,其化学分子式(C6H12O6)相同,却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其

木糖醇不是好东西,减肥中的妹妹别多吃

木糖醇不是好东西,减肥中的妹妹别多吃

64

市场上销售的木糖醇食品种类繁多,深受消费者欢迎&mdash—特别是糖尿/a>患者欢迎。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hellip&这些&ldquo甜蜜&rdquo的食物总是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这个&ldquo甜蜜&rdquo背后有很多担心。过度摄取糖不仅会腐蚀人的牙齿,还会使人&ldquo推

减肥吃木糖醇?依然会发胖

14

木糖醇,一种低热量的营养性甜味剂,开始流行起来。它能够使食物具有更加清凉纯正的甜味,但不会完全被人体吸收,热量比葡萄糖、白砂糖小得多,深受广大糖尿病病人和肥胖者的欢迎。木糖醇虽然可代替糖,但吃多了一样也会发胖。一起来看看木糖醇的真面目吧。市场上出售的木糖醇食品琳琅满目,很受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