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油毁了全家健康!专家推荐7招烹饪“减油”

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三减三健”——减油篇

对中国人来说,食用油在厨房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几乎每次烹调都离不开它。研究发现,人体必需的八大营养素中,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食用油。

但很多中国家庭是“吃油大户”,油摄入太多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密切相关。所以,选对油、用对油对健康至关重要。

究竟怎么吃油最健康?《生命时报》特邀营养专家,教你明明白白吃对油。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夏萌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大平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

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油脂摄入量小

测试以下这些行为你常做吗?

喜欢吃连肥带瘦的肉菜;

每周吃各种油炸、干煸、干锅、干烧、红烧类菜肴的频次高于3次;

每周吃肉馅类食品的频次高于3次;

每周吃加油主食的频次高于3次;

烹调时习惯于放比较多的油,菜盘子上总是汪着油;

喜欢吃肉肠、香肠、烤肠、烤羊肉串之类东西;

喜欢用奶酪、黄油和稀奶油制作各种点心、浓汤和美食;

喜欢油炸方便面、速冻饺子之类速食品;

很喜欢吃沙拉酱拌的蔬菜,以及加沙拉酱的饭卷和三明治;

喜欢喝浓白色的汤,觉得特别滋补,每餐喝两碗;

喜欢用有大量浮油的骨头汤、肉汤或者涮锅汤来煮蔬菜;

喜欢吃花生酱、巧克力酱、甜巧克力、白巧克力之类的食物;

每周吃饼干、曲奇、薯片、锅巴、派之类高脂肪零食的频次高于3次;

特别喜欢吃各种点心面包、奶油面包、起酥面包、比萨饼等;

喜欢吃坚果,一吃就停不下来;

打豆浆时经常放很多核桃花生等,然后当水喝;

很喜欢喝加糖加奶的咖啡饮品,一杯又一杯;

喜欢冰淇淋、慕斯、咖啡奶冻、水果奶冻之类的含脂肪甜点。

如果常有以上习惯,你的油脂摄入量八成超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想要控制油脂的摄入,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专家推荐7个做菜少油的绝招,学会了事半功倍。

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做菜少油的7个绝招

搭配有讲究

少油不是只追求一餐中一个菜少油,而是整桌菜都应该控油。

要注意食材上鱼肉类与青菜类搭配,烹饪上红烧煎炸等油大的方式和蒸煮等油少的方式搭配。

素菜用好佐料

建议在烹调素菜时少用油,可借用鸡汤、蚝油等比较浓郁、鲜美的佐料调味,如腐乳炒空心菜、蚝油扒生菜等。

吸油菜先蒸或干炒

茄子等非常吸油的菜,为了避免“吃”油过多,可以在做烧茄子前先蒸一下;或在炒茄子时,先不放油,用小火干炒一下,等茄子中的水分被炒掉,茄肉变软后,再用油烧制。

肉类先腌会儿再炒

可以通过提前腌制食材达到提香、入味的效果,这样炒菜时即使放很少油也会很香。

蒸炖肉类时,放点香菇、蘑菇增鲜,烤鱼前放点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等,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一样扑鼻香。

用焯水代替过油

可以把过油改成焯水,用沸水的温度把肉快速烫熟,然后再加入青菜炒一下即可。

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口感就很好。而且,焯水后食材表面有一层水,隔绝了油的渗入,菜也会清爽很多。

五花肉先煸炒

对于五花肉、肥牛等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可以把肉下锅后,先煸炒两三分钟,使肉里的油充分析出,再加入其他食材进行翻炒。

这种做法与传统的炼猪油类似,这样既省油,菜又不油腻。

装盘前先控油

炒好的菜先不要急于出锅装盘,把锅斜放两三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再装盘。

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用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食物浸泡在油中,在不知不觉摄入很多油脂。

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吃油,避开7大误区

每顿饭都离不开的“油”,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下面的误区你错了几个?

误区1

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2

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

很多人会用炸过食物的油来炒菜。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产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到冒油烟。“回锅油”可以用来煮汤、做花卷。

误区3

无论怎样烹调,都用同一种油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

正确做法:

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

炒菜应该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汤、凉拌应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误区4

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样的油

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误区5

无论吃肉多少,用油量不变

常吃猪牛羊肉的人,已经从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尽量就别再吃动物油了。可以适当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尔可以用动物油烹调。

吃素食的人,可以选择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

误区6

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着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这种说法其实是对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误解。

从脂肪酸平衡的角度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除平日极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动物油弊大于利。

误区7

标有“不含胆固醇”的才是好油

对于有些人来说,“胆固醇”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很多厂家看准了这个商机,在植物油标签上打出了“不含胆固醇”的宣传词。

事实上,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只是一个噱头,并不能作为选择食用油的标准。

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在全国范围重点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油类“健康排行榜”

橄榄油、茶籽油

类型:高油酸型推荐等级:★★★★★

优点

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也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

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高级初榨橄榄油(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

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

花生油、芝麻油、低芥酸菜籽油

类型:均衡型推荐等级:★★★★

优点

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属于均衡型植物油。

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营养成分。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

这类油所含的油酸没有橄榄油和茶籽油高。

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炒菜。

购买花生油时,最好挑选大品牌的产品。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质花生油存在风险。

通过传统压榨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适合凉拌、蘸料或做汤。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类型:高亚油酸型推荐等级:★★★

优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功效。

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荐,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更多。

缺点

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这类植物油怕热,适合炖煮、日常炒菜,不适合油炸。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

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类型:饱和型推荐等级:★

优点

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黄油、牛油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也类似。

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

缺点

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日常吃的肉类和奶类已经让人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

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注意了,美味的口感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最好少吃。

上一篇:9件小事最不要命
下一篇:蜂蜜一种喝法竟能除百病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饮食健康非常重要,这6种食物最好别空腹吃

饮食健康非常重要,这6种食物最好别空腹吃

469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佳注重生活质量,更佳关注饮食健康。以下这6种食品,我们最好不要空腹吃。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

指甲已经发出健康预警了,你还蒙在鼓里!

指甲已经发出健康预警了,你还蒙在鼓里!

577

身体各部分都是相连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会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一起来看下指甲变化带来的健康“预警”吧! 身体各部分都是相连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会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一起来看下指甲变化带来的健康“预警

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

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

509

原标题: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每天"洗"1次,血管干净,99岁都不老! 原标题: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每天"洗"1次,血管干净,99岁都不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可能外表是20岁,可是体内

你的身体有这8个现象,说明你很健康,能够长寿!

你的身体有这8个现象,说明你很健康,能够长寿!

619

健康主要包括身体脏器无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主要包括身体脏器无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