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点,70岁的杨浩良早早吃完午饭,将装着4本厚厚曲谱的手拖车拉出家门,辗转一个小时后,走进上海瑞金医院门诊大厅。4年来,他每周奔走四所……
中午12点,70岁的杨浩良早早吃完午饭,将装着4本厚厚曲谱的手拖车拉出家门,辗转一个小时后,走进上海瑞金医院门诊大厅。4年来,他每周奔走四所医院,不为看病,只为弹琴,酷暑寒冬,很少缺席。
在上海,像杨浩良这样的音乐志愿者还有很多,36岁身患绝症的谢礼安,刚切除脑部肿瘤、66岁的杨文侠,86岁的郑雅秀和她的姐妹们……
这就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用音乐留住时间,陪伴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们。
治愈系琴声让患者驻足
7月22日,瑞金医院,看病的人比平时少了很多,不再嘈杂。
门诊大厅左侧有架钢琴,周围摆放着一圈花盆,如同一个小型舞台。下午1点,杨浩良喝了几口水,穿上志愿者马甲,把写有“杨浩良”的名牌放在钢琴上,将几本曲谱依次排开。
在医院里弹琴的音乐志愿者杨浩良。
琴声响起。大厅里的人慢慢围过来,钢琴旁边的座椅逐渐坐满,很多人站着听。杨浩良脚打节拍,双手高高抬起再“拍”向琴键,身体不时跟着节奏摆动,弹到欢快时,微笑着抬头望向四周。
弹到欢快的曲子,感染了别人,杨浩良也很开心。
从《上海滩》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从《雁南飞》到《天路》,从《谁不说俺家乡好》到《我真心的谢谢你》,他弹的大多是欢快的乐曲,琴声潺潺流淌,一首接着一首,还有不少人点歌。他会弹的曲子有百首以上,流行歌曲、民歌都有,他发现邓丽君的歌受到普遍欢迎。
杨浩良和他的“知音”们。
有人拿起手机拍照,有小朋友跟着音乐蹦跳。曲毕,有人带头鼓掌,有人找他合照,还有人问他年纪多大了,钢琴应该怎么学。
作为上海的三甲医院,瑞金医院有大量重症患者。身患重病的高中生李木晨来医院复查,准备离开时,听到了欢快的钢琴声,就找座位坐下,从下午1点一直听到4点才走。
一对老夫妇在门诊大厅坐了很久,边听音乐边等办住院手续的儿子。老爷子前不久查出了癌症,准备化疗。老太太说,听到琴声,“心里没有那么堵了”。
驻足聆听的人群里,还有不少穿着病号服的住院病人。
用“最后”三年做志愿者
杨浩良1947年出生在上海,弹了60多年钢琴,曾以教学生弹钢琴为生。年轻时,他是上海起重机械厂的技术人员,曾留学日本。
2013年9月,杨浩良被确诊为冠心病,转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难度大,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最终手术很成功。复查时,他发现医院正在招募钢琴志愿者,就报名了。2013年12月的一天,他第一次在医院里弹钢琴,开始了音乐志愿者之路。
杨浩良说,自己曾有做医生的梦想,很尊敬医生,就用琴声报答医院和医生,把快乐传达给大家。
后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把钢琴撤离大厅。杨浩良想继续弹琴,医院就添置了一台电子琴放在走廊里,杨浩良的琴声再次响起。
如今,他在上海的四家医院弹钢琴,一周演奏4次。
和杨浩良一同在瑞金医院做音乐志愿者的江苏徐州人杨文侠,2014年身患肺癌,术后康复,没想到脑部又长了肿瘤,今年4月28日在瑞金医院做切除手术。
“保守估计还有三年时间”的杨文侠在医院弹钢琴。
她问主刀医生,手术后会怎么样,医生告诉她保守估计还有三年时间。
一个月后,杨文侠申请做瑞金医院的音乐志愿者,每周弹琴一次,一次一个小时。她住在浦东女儿家,每次来回要3个小时,先坐779路公交,再转两趟地铁,但不觉辛苦。
杨文侠的丈夫是他的“护花使者”。
杨文侠有个“护花使者”。“他可黏我了,我去哪儿都跟着”,每次出门,丈夫赵世清都陪着她。她弹琴时,他就在旁边看,时不时拍视频。
“她做志愿者很开心,比待在家里好”,赵世清很支持妻子,但担心她太累。生病前,杨文侠曾是运动健将,最喜欢唱歌跳舞,古筝、钢琴、架子鼓都能摆弄,还会做衣服、鞋子。现在身体虚弱,很少出门,连续弹琴一个小时会累。
因为做手术,她一块儿头盖骨没了,有乒乓球那么大,有时会头疼。杨文侠想用音乐让病友们别紧张、放轻松:“怕也没用,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
中午12点,70岁的杨浩良早早吃完午饭,将装着4本厚厚曲谱的手拖车拉出家门,辗转一个小时后,走进上海瑞金医院门诊大厅。4年来,他每周奔走四所……
只要有人听就继续演奏
2012年,瑞金医院为门诊大厅配备了一架钢琴,开始招募音乐志愿者。瑞金医院社工部负责人汪敏娴说,医院每年会有800人次志愿者来提供服务,不过流动较大,长期服务的数十人,大多是老年人。
这些上了年纪的志愿者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5年来“从一而终”——瑞金医院的老年大学钢琴班有13名学员,大部分是退休医护人员,清一色“娘子军”,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最大的87岁。
83岁的钢琴班班长韦琍琍回忆,钢琴班成立已有十几年,成员情同姐妹。最开始,她们连五线谱也不识,现在已会不少曲子。每次到医院演出前,钢琴班的老师会“把关”,只让她们在医院弹熟练的曲子。
钢琴班学员郑雅秀(左)和韦琍琍(右)很喜欢志愿者的衣服。
瑞金医院把周二和周四留给她们。13人轮流值班,每次值班安排两人,一人弹琴,一人负责回答观众的问题。韦琍琍说,弹钢琴应该专心,不能被打扰,要把音乐传递给病人。
钢琴班的姐妹们,韦琍琍(左)、郑雅秀(中)和许阿姨(右)。
班里的学员郑雅秀白发苍苍,但精神状态很好,浑身散发着光彩,自称“80后”,很多人都不相信她86岁了。她喜欢古典音乐,但偶尔也弹流行歌曲,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医院弹琴时,有一个病人吹着长笛与她合奏。
上海的冬天很冷,即使冬天“娘子军”也坚持弹钢琴。韦琍琍回忆,冬天弹琴,弹了一会儿手指就会僵硬,好几次有人送热水袋给她暖手。
身为瑞金医院的退休麻醉医生,郑雅秀觉得有了钢琴后,门诊大厅环境好了很多,“大家没有那么急躁了,以前吵架很常见,现在排队挂号、等电梯基本没人吵架了”。
和韵乐队也在瑞金医院长期做音乐志愿者。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的12人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4人患有癌症。36岁的谢礼安最年轻,15岁后接连患上白血病、脑癌和乳腺癌,如今已无法再承受手术,只能靠药物维持。医生说她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
和韵乐队在排练,弹钢琴的是谢礼安。
“我生病的时候,有很多人帮过我,我想回馈他们”,谢礼安说。
束颖萍的女儿也在乐队中做志愿者。在束颖萍眼里,这是一群“音乐发烧友”,虽然一般在医院演奏到下午4点结束,但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听,志愿者就会继续演奏下去。
琴声给七旬老人“增粉”
除瑞金医院外,上海仁济医院、中山医院、龙华医院等大医院都配备了钢琴,也都有志愿者前来为病患们弹奏。
辗转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弹琴的杨浩良,4年来培养了很多“粉丝”,结交了很多朋友。
在医院当音乐志愿者,杨浩良也结交了很多粉丝。
退休公务员朱小林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去仁济医院听钢琴演奏,还做了一个影像光盘送给杨浩良,顺带送了他一本厚厚的曲谱。
杨浩良也有回馈,他帮朋友们挑钢琴、调钢琴、修钢琴,偶尔还举办音乐party,邀请大家一起happy,以乐会友。
上周六,来医院听他弹琴的就不只是病人,还有周边居民。很多人知道医院有钢琴演奏,特意赶来。
下午4点,杨浩良弹了3个小时,志愿服务时间结束,他又多弹了20分钟。弹完后,他拿出螺丝刀,将钢琴上两根松了的螺丝拧紧。之后,他坐到一旁的椅子上,和等候多时的两位“粉丝”聊了起来。
手术后,杨浩良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他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一直弹下去。
杨文侠前不久也复查了,医生说按她目前的状态,可能会活得比三年更久。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嵇石实习生王婷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