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识淡薄是不少农民工存在的问题。据《工人日报》报道,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人,这个群体流动性大,收入较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探索出一条能更好保障农民工群体健康权益的可操作性强,并且可复制推广的途径已迫在眉睫。
“小病挺大病拖”这样的后果直接是小病变大病,大病变成难治之疾。挺、拖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就医支出,加重家庭负担。诚如一些媒体的报道,现实中,很多农民工即便查出慢性病也得不到有效治疗,这其中主客观原因都有。从主观来看,有人认为小病不用治;从客观来看,有人工作忙,大医院就医资源紧张,当然最主要的是怕花钱。
从根本上来讲,规避“小病挺大病拖”导致的恶果,关键是个人增强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淡薄是不少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对此,一方面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广大农民工认识到“小病挺大病拖”的危害;另一方面,个人也应主动增强健康理念,不能让健康状况成不定时“炸弹”。
此外,还应在做好农民工健康服务上下足功夫。比如,有的用工单位在工地设流动医务室,定时、定点到各项目工地义诊;建议企业做好员工、农民工保健工作,也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可以建立务工人员健康档案,为患有疾病的农民工提供医疗指导、就医指南和监督用药等跟踪服务。事实上,用工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就有保障。
此外,专家建议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介入,就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设立相应群体的底线保障机制,这也值得尝试。况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就提出设立“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也给机制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撑。
农民工“小病挺大病拖”现象,是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尤其是2.9亿这么庞大的群体,如何保障其健康权益,不仅事关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关乎着社会和谐度。相关职能部门和用工企业都应该对此重视起来,尽可能让广大农民工的权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