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汤汪乡杉湾花园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配送蔬菜,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购买蔬菜困难的问题。
图为近日,在扬州市广陵区汤汪乡杉湾花园社区,志愿者在搬运蔬菜。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近日,郑州高风险地区清零,北京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多地本土病例零新增。这些来之不易的“零”让人倍感振奋。
社区防控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对严控疫情的增量至关重要。在此轮疫情防控和应对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当中,我国的社区防控延续了之前的哪些经验?增加了哪些措施?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社区防控有关情况。
“五个到位”,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总体上,社区防控就是一句话——把相关的措施落实落小落细,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副司长高光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几轮疫情防控中,各地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
高光明介绍,社区防控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到位:组织动员到位、社区封控到位、综合服务到位、集中隔离规范到位、健康监测规范到位。
高光明分析,社区封控管理之后,居民有两大需求:民生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各地努力做好小区封控后,要保障居民基本的生活物资不缺,困难群众不愁,水电气暖不停。同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熟悉签约居民、贴近居民社区的优势,为居民提供健康宣教服务,加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的健康服务,做到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有渠道、有保障。
“集中隔离点隔离的是高风险人群,所以也是高风险的集中点。”高光明说,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启动之前,请专家专门验收,要确保集中隔离点建设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严格实施单人单间单独的卫生间等硬隔离措施,做到人物同防,坚决防止交叉感染。
“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有很多是无症状感染者,但是毕竟有一部分感染者会出现一些早期的症状。”高光明说,虽然最终确定标准是核酸检测,但是如果能通过规范的健康监测早一步发现潜在感染者,就会使我们在疫情防控当中掌握很大的先机。目前各地在不断完善经验,制定统一的健康监测表格来规范健康监测。
“以快打快”,与病毒变异株抢时间
“德尔塔变异株的特点是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就突出一个‘快’字。”高光明说,“我们要以快打快,提高各项防控措施的速度和效率,一定要在疫情扩散之前筑好社区防控墙。”
高光明指出,科学分区决策要快,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流调,迅速甄别社会的风险点,迅速科学划分中高风险封闭管理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尽可能把疫情在最快的时间里压缩在最小的区域里。基层预警反馈要快,比如医疗机构,我们强调预检分诊、强调首诊负责制,要及时甄别到医疗机构主动就医的人群当中的高风险人群。密接等高风险人群集中隔离要快,这方面各地都在不断提高速度,调集资源,加大高风险人群的集中隔离。各方联动信息传递要快,疫情当地要构建高效无缝衔接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传递精准及时。
“核酸检测10人份混合在一起,如果是阳性,需要进行复核,要回溯这10个人,听起来很简单。”高光明说,当检测数量上百万时,要想从茫茫人海中捞出这10个人,实际上难度非常大,就必须要求有精准、无缝衔接的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如果信息系统到位,可能这个问题要解决只是几分钟的问题,如果没有高效的可靠的信息系统,回溯这几个人肯定要用小时来计算,所以信息系统非常关键。”
科技支撑,严防针尖窟窿漏斗大的风
“自疫情到来,病毒就像水泼地一样,哪儿有问题,它一定从短板这儿漏过去,这就会造成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高光明指出,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的干部群众都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放松心态、厌战情绪,对防控漏洞要再排查,对防控的重点要再加强,对防控要求要再落实。
社区防控要讲究科学防控,科学防控要有科学手段作支撑。北京、黑龙江、沈阳、南京等地尝试使用24小时监测的体温贴,“新冠肺炎感染者体温始终保持高温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在定点常规体温监测中,有时候抓不住潜在感染者体温升高。”高光明说,但如果通过24小时的智能健康体温贴,它一直在监测人的体温变化,每天只要达到6个小时,它就会抓住人的体温变化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就可以提早一天左右把潜在的高风险感染者识别出来。这对我们把控疫情的先导权非常有效。
“社区封控时,要求居民足不出户。但是一般的居民楼不可能进行无死角监控,原来大多通过教育、走访的形式来落实,效率不高。”高光明介绍,现在北京、南京等地采取了门磁报警,对双方都是监督。
“这样的经验值得各地互相学习推广,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使用,不断提高社区防控的工作水平,以应对现在德尔塔病毒传播的新形势。”高光明强调,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只有真正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我们的疫情防控才会高效,才会尽早结束各个地方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