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作者论文被撤稿”事件调查进展启动清理参与论文造假中介机构今年4月,德国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医疗期刊《肿瘤生
原标题: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作者论文被撤稿”事件调查进展启动清理参与论文造假中介机构
今年4月,德国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医疗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收录中国学者的107篇学术论文,原因是涉嫌伪造同行评议。由于论文作者基本来自中国,此事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6月14日下午,科技部通报了撤稿事件的调查工作进展。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表示,一方面,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形成“零容忍态势”。另一方面,对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调查进展
已暂停部分作者承担或申请的科研项目
“积极稳妥处理好此次撤稿事件,必须发挥好各部门和地方的作用,形成合力。”贺德方介绍,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中国科协牵头,与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成立了联合工作组,统一组织开展彻查处理。根据工作方案,撤稿论文作者所在单位是彻查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据悉,此次撤稿的107篇论文,涉及115家国内高校、医院等机构。各相关部门目前已经查实,部分论文作者确实存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论文等违规现象。从调查情况看,撤稿论文的虚假同行评议专家和同行评议意见大部分是作者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的,而《肿瘤生物学》对此未进行严格审核,导致这些撤稿论文得以发表。
贺德方说,相关部门正在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彻查采取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同步进行。行政调查,重点要查清论文署名是否真实,论文是否存在代写、代投情况,是否利用撤稿论文获得职称职务晋升等事实情况。学术评议就是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发挥作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对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开展评议。
据悉,相关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的科研项目、基金、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也进行全面排查,已经暂停了部分涉事作者承担或申请的科研项目。
贺德方对“彻查”作出多次强调。他说,在彻查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也鼓励各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发表在其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进行自查。
分四种情况分别处理:没过错作者予以澄清
据了解,此次涉事作者中,并非全部蓄意造假。教育部、卫计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调查发现,主要存在几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完成论文,实验数据真实,但作者委托中介代投,同行专家邮箱及评议意见的造假行为由中介完成。二是作者委托中介代投,中介造假,而作者也无法提供论文的原始数据,涉嫌论文造假。三是作者涉嫌故意或者过失提供了错误的专家邮箱,没有中介参与。四是事实有误,作者本人并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贺德方说,对没有直接参与论文造假的作者,要根据情况,分别处理。首先,对于经过查实没有过错的作者,负责调查处理的单位应及时通知该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予以澄清。特别是对因为《肿瘤生物学》单方面过错导致的撤稿,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应当支持作者要求期刊公开致歉并以其他方式予以澄清。
没有直接参与论文造假,但存在相关过失的作者,也将受到不同处理。比如,撤稿论文发表前已经知悉被署名,但未予以反对的作者,将被通报批评。撤稿论文发表前不知情,事后知悉被署名但未主动要求撤回的,将面临批评教育。
情节严重者将被永久取消承担科技项目资格
贺德方强调,为了保证对此次集中撤稿各责任方的处理“实事求是、标准一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框架内,共同研究提出了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本次撤稿论文撰写、发表、使用等环节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情况,各单位“将按照统一尺度、分级处理、有序公布”。
他说,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以形成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势。
那么,涉事论文作者将面临哪些惩戒?据了解,相关措施包括取消一定期限内晋升职务职称、申报科技计划或项目的资格,取消正在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追回承担任务所使用的项目经费。涉事作者获得的科技奖励、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荣誉,职务、职称等都可能被撤销,奖金将被追回。
此外,措施中还包括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费用、奖励、评先资格被收回,课题申报和职务晋升资格被取消,部分涉事作者还将受到行政处分。
贺德方表示,情节严重的涉事作者,将永久取消其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资格,同时要进入科研诚信和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系统,“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工作部署
各方联合打击灰色产业链第三方中介被封停、禁搜
近年来,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以科技服务为名、行代写代投之实。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在网上明码标价,声称可以保证将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甚至是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上。国内收费价格较低,国外期刊收费在2万到5万元不等,周期相对较长,大多数在一年左右。这些机构不仅可以提供代投服务,甚至可以直接代写。
撤稿事件后,论文代写代投的灰色产业链进入官方视野。贺德方说,科技部、教育部、卫计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管理部门开展清网行动,封停、禁搜、屏蔽与代发论文、论文买卖等相关的Q Q群、历史信息、网络广告等,取缔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网站、网店。经查确实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相关经营实体和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
期刊大规模撤稿非正常行为将建立期刊预警制度
贺德方说,正常的撤稿应当是期刊针对已发表的论文,随时发现有问题的论文,随时撤稿。对数年来的论文集中、大规模的撤稿则是不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不负责任的。
他介绍,相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有一篇论文的虚假评议专家是由《肿瘤生物学》编辑部提供的,作者并未伪造。有两篇论文的作者,标题完全相同,系《肿瘤生物学》在同一期发表了两次。
事实上,撤稿事件发生后,有专家在媒体上表示,《肿瘤生物学》审稿不认真,对文章数量、质量缺乏约束,且收取高额版面费。科研人员应该警惕类似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掠夺性期刊”。
官方也在采取行动。据了解,对于那些单期发表论文数量多、审稿通过率高、收费高、审核把关不严格的学术期刊,相关部门正研究建立期刊预警制度,提出预警监测名单,对中国科研人员在列入预警监测名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时提醒和警示。
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工作
撤稿事件中,一个饱受各方讨论的焦点是,为何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学术造假和撤稿事件多集中在医学领域?有学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与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唯SCI论”有密切关系。医生要在临床工作和科研上都取得成绩并不容易,但现实是,一些临床能力强的医生因为没有论文,无法获得晋升机会。
贺德方表示,个别科技工作者底线意识不强,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从事了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要负首要责任。他同时强调,绝不能因为个别科研人员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违背科研精神就否定整个科研人员队伍,否定广大科研人员做出的杰出贡献。
贺德方也坦言,此次集中撤稿事件的成因复杂,原因之一是,我国科研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分类评价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另外,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熟多停留在学术道德与内部处理层面,导致学术造假成本过低,零容忍没有真正落实,对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形成有效震慑。
他说,要以此次撤稿事件为契机,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更好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科技部牵头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将加强科研学术领域诚信建设与联合惩戒工作,协调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维护求真务实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学术生态。
与此同时,医护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境况或将得到改善。据悉,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临床医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革重点,相关部门邀请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参加工作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卫计委、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工作。
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下一步卫将深入贯彻落实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开展专项的督导检查。
采写:南都记者冯群星吴斌实习生孙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