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传播角度看“拍CT致癌”(健谈)

  近日,“拍CT致癌”的说法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一篇美国的研究文章称,美国2023年的CT检查,预计将导致约10.3万癌症新发病例;如果状况持续下去,CT相关癌症最终可能占每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5%。这个事情在传播过程中被贴上“CT是癌症制造机”的标签,引发公众关注。

太阳底下无新事,“拍CT致癌”的相关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而且差不多每一次出现,都被辟谣了。为什么还会卷土重来?可能因为这次是美国来的数据?可能互联网的健忘症传染给传播受众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研究,就能发现,它和近年来多个顶刊发表过的、结论为“CT增加患癌风险”的研究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分析CT检查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统计中的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比如,如果观察到冰淇淋销量与溺水人数同步上升,那么就能说明二者是因果关系吗?两者可能是夏季高温这一共同因素导致的结果,它们之间应该是相关性的关系。本文开头提到的最新研究,其第一作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了:“我们只能推断CT检查的辐射可能会引发额外的癌症病例,但无法具体判断这些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

所以,对此研究,不必过分担忧,要正视CT的积极作用和科学价值,它能帮助医生看清病灶,虽然有一定健康风险,但吃饭还能噎死人不是?更遑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CT机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不久前,全国首台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光子CT)落户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本台光子CT首次将半导体作为探测器材料应用于医学成像,实现检查辐射剂量大幅降低。一次鼻窦扫描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01mSv,相当于晒两个小时太阳;一次肺部筛查平扫的辐射量低至0.03mSv,相当于乘坐了一趟由南京飞往北京的航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医学界也有共识,一般来说,常规CT检查收益大于风险,无需过度担心。理性看待研究结论,避免过度CT检查即可。

这件事很快会翻篇,但这类似是而非的健康判断,还会时不时出来搅动是非。对此,发布相关研究成果的机构、研究人员,在表述上,一定要客观理性,一定要全面,把各种约束条件,讲清楚,讲透彻。甚至某些时候,可能要着重提示“这是在极端情况下得到的数据/结论”。

新闻媒体、传播机构不可危言耸听,断章取义。这种专挑“致癌”等刺激字眼做标题的做法,跟旧时天桥卖大力丸的有一拼,锣鼓敲得震天响,真章全抛在边角料里。健康传播一定要把握住时机、程度、效果,避免为了流量不要质量的倾向。

相关健康管理部门,也应该关注舆情,对于影响较大的医疗健康问题,及时发声,澄清误区,安定人心。

最后,对于读者来说,也需要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学习、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学会甄别健康信息,理性看待医学检查的双刃剑效应。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被牵着鼻子走,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上一篇:爱国卫生运动开启新篇章(健康驿站)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专家呼吁提升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率

52

本报北京电(申奇)每年4月的第四周是世界免疫周。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研讨会举行。宫颈癌主要由HPV感染引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2023年联合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促进HPV疫苗接种,探索多种渠道支持资

医学装备“中国造”何以屡创新高?

医学装备“中国造”何以屡创新高?

131

  梁 晨制图(新华社发)">梁 晨制图(新华社发)  患者使用大医集团研发的伽玛刀CybeRay治疗肿瘤。本文图片均为受访企业提供">患者使用大医集团研发的伽玛刀CybeRay治疗肿瘤。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企业提供  永仁心医疗技术人员正在研磨人工心脏产品。">永仁心医疗技术人员正在研磨人工心脏

爱国卫生运动开启新篇章(健康驿站)

爱国卫生运动开启新篇章(健康驿站)

635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美丽乡村振兴画卷。田凯平摄(人民视觉)">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和高

2025年04月2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4月2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535

2025年04月25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中小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如何达到2小时?——来自河北多地校园的走访观察2、视网膜揭示心理健康遗传风险3、迄今最全面跨代遗传变化图谱绘成4、我成功解码手部运动“神经地图”5、北京:不换三代社保卡影响医保系谣言6、迎合健康焦虑的网络自诊是有毒流量7、专家送上科学锻炼方案8、人工智能正成为日常生活的好帮手9、未成年人在校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如何达到2小时?——来自河北多地校园的走访观察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如何达到2小时?——来自河北多地校园的走访观察

772

明媚春光里,锻炼正当时。今年2月,河北省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要求自春季新学期起,全省中小学推行优化课程安排等11条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不单是时间安排问题,每天进行什么体育活动、场地够不够、谁来带着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等问题都在考验着

视网膜揭示心理健康遗传风险

1523

瑞士苏黎世大学等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包括其最远端的部分——视网膜。该研究有助于未来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更好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大脑的“窗口”。因此,大脑的变化也可通过眼睛检测

我成功解码手部运动“神经地图”

398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的研究团队成功解码手部运动的“神经地图”。他们通过观察猕猴抓东西时的脑部活动,首次发现猕猴大脑运动皮层中存在一种类似定位系统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追踪手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就像手机导航显示移动轨迹一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

迄今最全面跨代遗传变化图谱绘成

1941

由美国犹他大学健康中心、华盛顿大学、PacBio公司及其他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多种DNA测序技术,开发出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跨代遗传变化图谱。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类基因组某些部分的变化速度远超之前的认知,为深入探究人类疾病与进化的根源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成果2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通过比较父母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