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肠胃不适、入睡困难、腰酸背痛、眼睛干涩等这些都是节日综合征
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通宵打牌K歌过后,春节假期也不知不觉到了尾声。即将上班的你是否感觉身体仿佛被掏空,肠胃不消化、入睡难、肩颈痛、眼睛干涩等各种不适症状找上门?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日综合征”。
新京报记者采访多位医学专家,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秘笈”,专治节日综合征,要想甩掉浑身不适,就赶紧跟着做起来吧!
长久坐姿不当致颈肩腰痛
处方:端正姿势劳逸结合
春节期间一票难求,不少人选择自驾出行。长时间开车赶路,颈椎、腰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造成肌肉痉挛、僵硬,产生颈肩痛、腰痛等。
此外,长时间坐着打牌打麻将、上网、玩手机等,也会导致颈肩腰痛,严重者可出现手麻、腿痛等症状,也会让原本轻松的假期苦不堪言。
要防止颈肩腰痛,首先要端正姿势,让颈椎和腰椎处于正常的曲度。同时,更应该多活动筋骨,不管是在假期抑或是假期结束后,都可以抽出至少一小时的时间来进行锻炼。美国国家体能协会体能教练赵立明建议,不妨约三两好友打场羽毛球,或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登山等。如果每次不想走这么久,可以拆整为零,保证健步走时间整体大于40分钟即可。
如果即将回到工作岗位的你已经出现了颈椎腰椎疼痛,不妨试试按摩。
提拿颈项部、肩部10-15次,按揉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后溪穴各三分钟。提拿颈项部、肩部时,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住颈项部或肩部肌肉,先将其捏住并提起,然后松开,反复进行,以局部酸痛但能耐受为度。
出现腰痛时,可以搓腰骶3-5分钟,按揉委中穴、人中穴各3分钟。搓腰骶时采用坐位,用手掌掌根或小鱼际着力于腰骶两侧皮肤,自上而下快速往返搓动,可以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胡吃海塞易引发肠胃不适
处方:饮食调整才是关键
春节期间的胡吃海塞,最受影响的自然是消化系统,进而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无法彻底分解大量摄入的脂肪等物质。
解放军第302医院营养科主任牟瑛同时指出,胃肠道是情绪感受器官,很多时候会反射给大脑,对负担状态产生不适应,造成困倦、昏沉。
对于儿童而言,春节假期同样也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期。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孙国会指出,春节假期,有些孩子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可能吃得比较多,冷饮、冷食不忌,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孙国会建议,节日期间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应该有所控制,尽量保持和平时的生活规律一致,不要有大的变动。食物种类可以适当增加,但食物的量、卫生要控制好。
对于上班族而言,节后饮食调整是关键。早起一杯温开水,可以加点盐或者蜂蜜,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早饭宜清淡,建议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蔬菜粥、小米粥等,也可以配个煮鸡蛋,或者喝牛奶、酸奶、豆浆等。
上午九、十点钟可以加餐,吃个苹果、牛奶。午餐以蔬菜为主,用高纤维蔬菜来清理肠道,去皮的鸡鸭、鸡蛋、牛奶、瘦肉等可以作为简单的蛋白质摄入。如果条件允许,吃一颗复合维生素片。
下午可以加餐,比如酸奶,富含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晚上则正常进食。
忘记昼夜节律致睡眠障碍
处方:最好睡个“子午觉”
熬夜,在春节长假里几乎不可避免。一年不见的家乡好友相邀聚会,觥筹交错中彻夜长谈、K歌……时间在一片欢乐声中飞过,不知不觉,你有可能已经连续几天在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解放军第309医院心理科主任侯艳红指出,忘记昼夜节律,会引起睡眠障碍,也会引起身体疲劳,同时导致情绪出现问题。经过如此高强度兴奋点后,又回落到节后相对平静状态时,大脑适应状态不好,情绪也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从而出现不适应,引发焦虑状态、神经衰落,出现不愿意走出过节状态的情绪。
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身体尽快恢复?
中医认为,“子午觉”为养生妙道。解放军第302医院营养科主任牟瑛表示,上午11时到下午13时之前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哪怕起得晚,吃了午饭后,也要小眯一会儿,30分钟即可,可以让精力尽快恢复。子时是指晚上23时到凌晨1时之间,是“肝经循行时间”,晚上23时前就寝效果最好,可以减轻营养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达到养肝的目的。
专家建议,午睡时间最好在半小时左右,如果超过40分钟,会产生睡眠惰性,影响觉醒能力、注意力等。规律性睡眠对身体的恢复,远比补充性睡眠要好,但补充性睡眠又比不补要好,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不妨选择在午间打一个盹。
电子产品致眼睛疲劳干涩
处方:多做户外运动缓解
放假前,不少人已经是手机不离手,放假后时间充裕,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人甚至恨不得一整天都泡在王者荣耀之类的手游中,抑或是抢红包抢到红眼。一些家长甚至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干脆就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娃神器。
美和医疗集团创始人、眼科主任医师于刚指出,长时间紧盯着屏幕,人们就会忘了眨眼,眨眼次数减少,还会造成眼睛干涩不适,就容易形成干眼症,甚至导致角膜炎或结膜炎。
当眼睛感觉干涩时,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缓解不适。可摩掌熨目5-10遍,先将两掌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然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双眼之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之感。点揉眼周的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各3分钟,可以疏通眼部气血,使眼睛得到充分的滋养,进而消除眼睛干涩。但是,从预防眼睛干涩、近视的角度而言,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进行户外运动。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