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点亮医疗新场景

在争分夺秒的脑卒中急救中,患者刚完成检查,几分钟后,医生便能在电脑上查看到“AI医生”的诊断结果,较以往真人看片能快30分钟左右,为疾病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研究表明,如果取栓时间提前半小时,患者的健康生活时间会平均延长4个月。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等84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

日前,记者走访多家北京三甲医院,看到了AI在医疗领域的丰富应用场景。

AI+导诊:让患者贴心医生省心

点开“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患者将拥有一位贴身陪伴的AI“导诊助手”,从预约挂号、院内外导航,到候诊报到、预问诊交流,再到预约检查、药房取药……这位AI“导诊助手”将全程陪同,让看病更加便捷。

“本来还担心我们上了岁数弄不清这种微信小程序,没想到还真挺智能的。”患者陈大爷刚一打开微信小程序,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欢迎弹窗”,提醒他“添加就诊人”。接着就是输入信息、注册建卡……

很快,一枚橙色悬浮按钮出现在陈大爷的手机屏幕中,指引他前往预约挂号页面。再点击“院内导航”按钮,“导诊助手”立即开启院内导航模式,直行、拐弯、乘坐电梯、上下楼梯……不一会儿,陈大爷便准确无误地抵达了相应科室。AI“导诊助手”让整个就诊过程无比“丝滑”。

在8层心内科候诊区,王女士正拿着手机在打字。“我在跟‘预问诊’AI聊天呢。”她称赞AI很严谨,病情询问特别细致,“它还能推送人体图形,让我标注胸痛的具体位置。”这大大节省了门诊医生询问病史及录入病历的时间。

“AI‘导诊助手’让医生省心,让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倍感贴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信息中心技术总监周奕介绍,使用这个微信小程序,患者绝大部分环节无需在人工窗口、自助机旁排队,实测就诊时间至少节省15分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上线了类似的智能导诊小程序,推动智能医疗服务场景落地,“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腿”的人性化就医服务正在全国推广。

AI+诊断:病情评估更快更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天坛医院”)的急诊病房里,住着多位脑卒中患者。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AI医生”的辅助诊疗。

这位“AI医生”名为急性脑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iStroke),能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站式”病情评估、诊断决策。这是天坛医院及其合作团队基于天坛医院诊疗经验和高质量影像数据所研发的,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AI诊断技术成果。基于该成果,智能诊断场景成功落地天坛医院。

脑卒中,俗称“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等),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是我国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中心工作人员叶万兴向记者演示了“AI医生”的诊断过程。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后,首先进行平扫CT和增强CT等检查。经过上千张影像检查图片的分析,“AI医生”可进行颅内出血和缺血鉴别分析、颅内血管分析和脑灌注分析,能够直观地勾勒出血区域,并进一步提示出血类型和血肿扩大风险概率。它还能同时三维重建颅内血管,识别血管狭窄和闭塞位点,最后计算灌注状态,定量评估脑组织梗死区域和周围缺血区域严重程度,辅助医生进行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等诊疗决策。

“以往医疗诊断场景中,需要专门的影像科医生花费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判读影像,给出诊断报告。如今,随着智能医疗诊断场景的落地,AI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3至5分钟即可给出诊断报告。”叶万兴说。

“iStroke应用于我院临床已有四五年时间,其间不断更新迭代,以实现更快、更准、更直观的诊断与决策。”天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杜万良说。

AI+监管:前端防中端管后端查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随着我国医疗资源可及性日益提升、医疗保险事业迅速发展,过度诊疗、超量用药等成为医保基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擅长跟数据打交道的AI技术在医保基金管理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建设了一套医院端的智能医保基金监管系统,推动了智能医保基金监管场景的落地。

“我们梳理了大量底层数据,建立了收费项目库和医嘱项目库两大基本数据库,搭建起智能监管系统的‘骨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政总助、医保物价办负责人聂广孟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化计价系统、优化计价管理逻辑,将80%的不合理收费问题扼杀在医保基金支出前。

例如,下医嘱时,特殊穴位针刺和普通针刺二者是互斥的,选了其中一个,医生就无法再选另一个。再如,针对不同换药项目,该系统都分别详细描述了对应的症状,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

该系统还搭建了基于全病历的医保智能审管平台“大脑”,用AI审核处方,解决超医保支付标准用药等问题,对医保基金进行事中管控。

AI审方靠谱吗?聂广孟介绍,该系统使用临床病历语义理解和医学知识图谱技术,以456分成功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超过96%的人类考生。目前,它已形成200万个医学知识图谱,支持住院全病程记录14个章节的语义理解和100多类医学专业术语的识别解析。

此外,该系统通过大数据监管进行事后分析,构建了医院端医保基金监管全流程智能化、闭环化管理网络,实现了对医保基金使用轨迹的全方位、实时化监控,让所有环节都有迹可查,编织起一张事前防控、事中管控、事后监控的全链条基金安全防控网。

《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介绍了84个AI+医疗应用场景,上述几个案例只是其中的缩影。一叶知秋,AI医疗的创新浪潮正席卷而来。“至于如何让AI更好地与医疗需求相结合,就是下一个且行且思的命题了。”周奕说。

上一篇:元宵汤圆怎么选?牢记这些要点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更好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无影灯)

233

  近日,《上海市深化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出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发布的《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我国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期待,有

AI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

859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列出药物研发等84种具体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按下了“快进键”。长期以来,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一个著名的“双十”魔咒,即新药研发需要花费10年时间、10亿美元。如何打破这一魔咒,AI

AI新模型精准预测细胞内基因活动

1641

哥伦比亚大学瓦格洛斯内外科医学院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通用表达转换器(GET),该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人类细胞内的基因活动,为理解细胞内部工作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这项突破性成果可帮助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从癌症到遗传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推动医学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相关论文发

养老金融要重视场景建设

263

如何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其中明确,要完善财政支持

丰富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走一线)

227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两新”政策?如何探索布局首发经济?如何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年伊始,记者到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实现四大突破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实现四大突破

1382

医生在进行防治卒中的义诊活动。新华社记者 王民摄近日,第七届中国血管神经病学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急诊卒中单元建设指南》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实现了扩增溶栓药物种类、延长溶栓时间窗、扩大动脉取栓适应人群和优化卒中诊疗模式四大突

上海大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创新

898

当前,医学和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融合阶段,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新高地。12月24日,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从创新策源、支撑平台、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上海丰富的医疗资源,为人

解码创新浙江:AI时代,点亮“科技+医疗”火种

555

中新网杭州12月24日电(张煜欢)2024年,人工智能依旧风生水起,赋能着千行百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也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民健康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与AI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浙江,医疗新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创新浙江注入崭新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