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关注身体健康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相对其他季节,春季过敏原较多。比如,柏树、杨树、梧桐、桉树等树木产生的花粉颗粒较小且飘得较远,容易造成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相对其他季节,春季过敏原较多。比如,柏树、杨树、梧桐、桉树等树木产生的花粉颗粒较小且飘得较远,容易造成
2月18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如期而至。雨水时节,乍暖还寒,春季又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如何呵护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发布会,就社会关注进行解答。 进入春天,有些人容易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咳嗽胸闷。是什么原因所致,又该如何应对?“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过
2月18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天气渐暖,降水增多,湿气也逐渐加重。这一时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雨水节气健脾祛湿,中医养生有妙招湿气加重,容易导致食欲下降等症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指
1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全国范围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已经下降,流感样病例占比有所下降,肺炎支原体等阳性率持续下降,新冠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继续处于低流行水平。米锋说,本次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都是由已知病原体所引起
本报北京1月18日讯(记者吴佳佳)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近期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会出现,最新一周监测数据显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介
在中医理论中,脾性属土,有“喜温恶寒”“喜燥恶湿”的特点。寒冬气温低,人体阳气收敛,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尤其是原本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饮食调养 冬季,我国不同地区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调养脾胃时应注意地域差异。在北方地区,人们可服用温运脾胃兼用固表祛风药,在饮
记者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5年至2027年被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的八件实事。据介绍,在2025年至2027年,儿科服务要实现广泛覆盖,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要
冬季如何应对雨雪天气?△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 杨舒楠针对冬季雨雪天气,公众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动态,并且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在雨雪天气来临之前,可储备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做好门窗加固,检查家里的电力、燃气等设施,做好防寒保暖等工作。在雨雪天气发生时
国家卫健委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随着冬季的到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症状?目前有哪些检测方法可以明确诊断?如何治疗和调护?对此,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累及5岁及5岁以上的孩子居多,但是这两年
国家卫健委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冬季高血压波动会比较大,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不是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并且冬季是否需要去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包括日常如何防护才能保持血压的稳定性呢?对此,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丁荣晶表示,血压受气温影响很大,因此冬天是高血压好
冬季,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藏阳,这里建议阳虚体质人群要藏阳。给大家介绍一款适合冬季养藏的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注意:本药膳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阴虚火旺、热性体质者慎用。材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葱2根。做法: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去血沫,捞出备用。生姜去皮,切成片;葱
“减肥成功之后,我简直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但脂肪肝没有了,血压也稳定了,每天走起路来特别有劲,精神头也特别好,自信也回到了我的身上,大家都说我越来越年轻了。”10月8日,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的群众李文英,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了个人的健康心得。与李文英并排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
秋分后天气转凉,容易引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问题,该如何调养以保护脾胃不受伤害?针对年老体弱人群,有哪些实用的保健穴位推荐?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脾脏运化功能下降,饮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腹泻、腹胀。同时,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此时,在饮食上应以温暖、易消化
秋分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开始增多,为什么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下降,特别是寒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阻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气温下降的季节,人们往往会摄
天气转凉,家长该如何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增强儿童身体的抵抗力,适应季节变化?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杨京华白露时节,儿童要注重养肺阴,健脾气。首先,建议孩子早卧早起。白露时节,日照时间会逐渐缩短,夜晚时间会逐渐延长,孩子应顺应节气规律的变化,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
随着天气转冷,又进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节。对于民众关心的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6日在北京表示,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国家卫健委当天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王华庆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便利有效的措施。在防控传染病过程中,接种疫苗
9月7日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秋风渐起、秋燥渐甚,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公众该如何预防?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白露节气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如不注意衣物的调整就容易受凉,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建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介绍,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那么哪些人群又特别容易感染呢?主要是接触病毒机会比较多的人,比如医务人员;以及长时间在密闭空间聚集的人群,比如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不过绝大多数流感都是自限
秋季气温下降,植物变黄了,环境中弥漫着一股萧杀之气。处暑有三候,有一候就是天地始肃。人们会感觉到有点疲倦,有点凄冷,有点郁闷,甚至有些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的。那么,如何祛除不良情绪呢?第一,要睡好觉,做到早睡早起。第二,做一些运动,大家可以游秋赏秋。第三,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在刚过去的三
国家卫生健康委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暑期是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旺季,很多人在享受各地美食的同时,也发现体重有所增加,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减重,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志宏表示,外出游玩的时候,各地的特色美食非常吸引
8月22日是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后,白天暑热盛行,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人们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公众应如何保持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国家卫生健康委21日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就此解答。 “面对秋燥,润燥养阴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在饮食上应多吃百合、银耳、莲子以及各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转凉,但“秋老虎”威力不减,如何科学应对季节交替带来的健康挑战,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指出,夏秋交替,人体的呼吸系统最易受到
暑假期间,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科学用眼?暑假期间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用眼方法,这是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手段。第一,增加户外活动。青少年户外活动平均每天应至少保持3小时。第二,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作业需要完成,为了预防近视,近距离用眼要遵循“20-20-20”口诀,即每
中新网6月21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指出,每年到了高温酷暑季节,外卖小哥、环卫工人这些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都是国家卫健委关注的对象。夏季开展室外露天作业,还有一些室外活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