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技术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12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这项历时10年的研究成果,预示着其在诊断由脑膜炎和脑炎等疾病引起的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12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这项历时10年的研究成果,预示着其在诊断由脑膜炎和脑炎等疾病引起的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来自西班牙和美国多个机构的神经学家,研究了数千名已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数据,以及另外10000多名在世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约15%到20%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可能要归因于携带两个APOE4基因拷贝。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刘霞)一个由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AI)较新分支——因果机器学习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潜力。他们的最新研究指出,因果机器学习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机会,有助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相关
医疗人工智能(AI)最受“吹捧”的承诺之一,就是它们能够帮助人类临床医生更精确地解读X光和CT扫描等图像,从而作出更准确的诊断报告,增强影像科医生的表现。 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研究表明,使用AI工具进行图像解读的效果,似乎因临床医生而异。
科技日报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通过分析基因组中数百万个微小的遗传差异,就可预测一个人一生中患某种疾病的几率。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人员为数十种疾病制定了风险评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降低患病风险。在《自然·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团
根据《自然·医学》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坦桑尼亚一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一种“算法会诊”,即数字决策支持工具可显著降低医生给儿童开抗生素药物处方的概率,且不会影响临床结局。细菌耐药性在2019年造成约127万例死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造成的医疗负担最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病原体耐药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
《自然·医学》杂志7日发布了由业内顶尖专家评选出的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这篇新闻特写表示,无人能够预测2024年生物医学领域到底会诞生什么,但可以让这些专家告诉人们:有哪些正在进行的试验,可能在明年产生重大影响。两种AI算法尤为抢眼关于人工智能(AI)已有很多炒作,但AI工具却很少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一款新型软质、微型可穿戴设备,其性能远远超出了医生听诊检查时获得的间歇性测量结果。这些设备轻柔地黏附在皮肤上,可在身体任何区域的多个位置同时无线连续跟踪体内的微妙声音。这项新研究16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团队在15名患有呼吸和肠道运动障碍的早产儿和55名成年人(其中2
科技日报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医学》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在6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于无兴趣活动者,那些参与到兴趣活动中的老人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都有所改善。这些发现涉及对16个国家9万多人参与兴趣活动的情况调查。 兴趣活动是人们闲暇时为获得乐趣参加的活动,过去的研究表明,这
近段时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传言满天飞。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消息,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联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9月22日报告说,与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相比,患有新冠肺炎的人一年后患上脑损伤的风险更高。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使用了数百万美国退伍军人的匿名患者身份的医疗记录,评估了44种不同疾病的大脑健康状况。与从未感染过新冠肺炎的类似退伍军人组相比,感染新冠肺炎的人
科技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冲动相关神经活动模式引导的脑刺激,能改善两名暴食症和重度肥胖患者的进食自控力,促进减重。这一结果来自一项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生理机制引导的闭环式深部脑刺激在治疗失控进食患者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失控(L
国际战“疫”行动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医学》24日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分析首次发现,超半数居家隔离的青壮年(16—30岁)轻症患者在最初感染后的6个月,出现了长期持续的呼吸困难、味觉嗅觉丧失、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症状。新冠肺炎恢复后的长期并发症在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4日发布一项针对21个国家(19个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这对于评估公共卫生和政策应对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同时计算了因为新冠肺炎大流行而导致的过量死亡人数,指出因新冠肺炎大流行,从2020年2月中旬到5月,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西班牙的过量死亡人数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项案例研究对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35年监测,调查了人体对其他四种类似新冠病毒的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提示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可能是短暂的。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初次感染一年后,同一种季节性冠状病毒频繁发生再感染
人到中年为何容易发福?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近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周转(储存和去除脂质的能力)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即便不多吃、不减少运动量,人的体重也更易增加。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官网近日报道,研究人员说,他们对54名成年男女的脂肪细胞进行了平均13年的跟踪研究。
人到中年为何容易发福?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周转(储存和去除脂质的能力)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即便不多吃、不减少运动量,体重也更容易增加。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54名成年男女的脂肪细胞进行了平均1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人到中年为何容易发福?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周转(储存和去除脂质的能力)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即便不多吃、不减少运动量,体重也更容易增加。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54名成年男女的脂肪细胞进行了平均1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据新华社伦敦电 (记者张家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说,通过分析癌症病人血液样本中的遗传信息,可更高效及准确地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新药的临床试验,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和治疗成功率。据介绍,当前开展癌症新药临床试验时,判断癌症病人是否适合参与,主要基于他们的癌症类型或基因数据,这些信息是通过
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我们30多岁左右。也是在近期,欧洲一项脑研究表明,直至人类达到90岁高龄时,健康大脑内仍有新神经元在持续发育。如此看来,我们的身体真是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