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农村,中国如何强化医疗体系应对疫情新形势?
“将重症救治、保障日常医疗卫生需求、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农村地区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近期中国官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如是指出。当前,中国国内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正在快速发展,如何强化医疗体系以应对疫情新
“将重症救治、保障日常医疗卫生需求、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农村地区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近期中国官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如是指出。当前,中国国内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正在快速发展,如何强化医疗体系以应对疫情新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重点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依旧较高。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工作,受到各方广泛关切。全面落实落细重点人群医疗,成为筑牢保健康、防重症防线的关键。做好重点人群医疗服务,必须摸清底数。只有充分掌握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才能让医疗服务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因时因势优化抗疫措施,始终掌握抗疫主动新华社记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近三年来,我国因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题: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胡喆、田晓航、宋晨新冠病毒感染后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如何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医疗资源紧张、群众就医困难的情况怎样解决?哪些人群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2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随着病毒变异,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重症率、病死率都在大幅降低。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态势,我国走小步不停步,持续优化防疫措施。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致病性大大减弱的特征,我国出台新十条优化措施,全国各地迅速行动,精准划
手术机器人捏起细小的皮筋进行打结和拆解,精准与稳定的操作让观众赞叹连连;电动担架车与自动胸腔按压系统共同合作,急救关爱更加安全高效;戴上3D眼镜,眼球结构在更大的视野中得到清晰展示,眼部手术更加安全……进博会现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热闹非凡。前沿医学科技齐聚一堂,共同展示未来医疗新图景。机器人成
【亲历者说】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外出务工的老夏在看病时选择了“逆行”——大多数人是在县医院看不好病要转移到大城市去,而他却回到自己家乡的县医院治疗。老夏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不仅如此,在外地要花费30万元的手术费,由于在县内手术有医保,报销比例高,他个人才花费了1.5万元。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日晚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潘琦 摄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7日电(潘琦)“根据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部署,各地(州、市)、县(市、区)建立‘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医疗机构’的三方联动机制,统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资源,结合疫情形势和群众就医需求,成立巡回(流动)医疗队。”新疆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融合创新展区吸引了不少注意力。不少观众争相领略空气消毒机、辅助疫苗生产的机械臂等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医疗工业也受到了深刻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
中秋小长假期间,人员的集中流动无疑会加大疫情防控压力。无论是稳定疫情防控大局,还是守护健康祥和佳节,都要求我们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目前全球疫情仍处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过去两年多
【专家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破解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
中新网兰州3月4日电 (记者 杨娜)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七里河区医院联盟4日成立,将打造首个医疗联盟志愿服务品牌。13家医院通过联盟的形式,汇聚医护力量组织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健康促进、疫病预防、紧急救护、心理援助、关爱妇幼、为老服务等志愿服务。兰州市七里河区委书记芮文刚表示,该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我国近两年持续加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疫情防治“雪中送炭”。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调整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结构,共安排456.6亿元用于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扶贫、中医药传承创
新华社西安1月1日电(记者蔺娟)截至2021年12月31日24时,陕西省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475例。此次疫情发生至今已有20多天,目前患者的救治情况如何?医疗资源能否有效保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何有效实施分类救治?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张尼)18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新院区可容纳日门诊量达4000人次。医院将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平移,医院专家各院区同步出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门诊楼 张尼 摄18日一早,家住通州区榆林庄的杨女士带着被磕伤的孩子前来北京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徐鹏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广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经验的通知》。通知总结了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推广三明经验的八项重点任务。八项重点任务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目标,包括:以人民健康为
“‘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卫生健康领域重点做两件大事,一个是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一个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晓理称,针对“北上广”医疗水平与世界一流还有差距的问题,将做好揭榜挂帅、择优选拔,支持建设若干个综合类、
“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级医院有1.68万所,县级医院诊疗服务量达11.6亿人次,出院人数已经超过8000万,这个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医院总量的47%、36%和44%。可以说,县级医院占我国医疗资源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目标的主战场。”7月17日,在2021“健康中国·健康县域
地处福建腹部的山区城市三明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打破利益藩篱,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推”和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探索形成了“两票制”“三保合一”等一系列创新做法,经历三个阶段,成效明显,成为全国医改的样板。强化政府责任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建立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从“零”基础到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我国基本医保改革发展综述新华社记者彭韵佳、林碧锋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医疗奇迹——曾经,中国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各地疫病肆意,人民缺医少药,医疗保障“零”基础;现在,中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推动国家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减少跨省就医。”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
2020年2月17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对湖北省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新冠肺炎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发2020年2月19日,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在线讨论并优化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上个月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日前有关负责人就其中“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向媒体介绍,将以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五个一”服务行动为抓手,深入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着力提高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持续推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方案》,加快推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5个新城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每个新城至少设置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区域性医疗中心、1家中医医疗机构,以及不少于1家发热门诊。《方案》提出,规划设置儿童、妇产等专科医院
“新冠疫苗”、“医保”、“互联网+医疗”、“中医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讨论的健康医疗领域热门话题,正不断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些“热词”的背后,既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亦记录着我国健康医疗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1 新冠疫苗接种加速,何时回归疫情前生活?新冠疫苗可以说是此次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