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为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之路

865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如何加强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研究、让古老的中医药继续大放异彩,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新疆中药普查队队员祖勒胡马尔没想到,寻找野生雪莲的路竟那么难。天山野生雪莲主要生长在海拔2400米到4500米的高寒环境。据《本草纲目拾遗》记

健康新闻

我国搭建的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获认世卫一级注册机构

1825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田晓航)记者28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建设推进会中了解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搭建运行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近日被认证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这是全球首个以传统医学为主题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将有利于在中医

健康新闻

中医药贯穿肿瘤防治“全过程”很重要

1964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刘映)中医药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在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侯炜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医药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防治

健康新闻

感染后如何有效选择中药方剂?——权威专家解读防疫热点问题

1035

  中医药在我国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确定适宜的中药方剂,加强中药汤剂使用指导,进一步发挥中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何要在城乡基层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感染后如何有效选

健康新闻

中医药治疗新冠为何“南北有别”?专家权威回应

1196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运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在文件发布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方范例中,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药方。为什么治疗新冠“南北有别”?如何针对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药方呢?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

健康新闻

关于睡眠,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1187

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表明,与从不午睡者相比,经常午睡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出12%,卒中风险高出24%。这让人大跌眼镜,“午休”不是好习惯吗?上班族、儿童、老人,中午打个盹,顿时精神抖擞,如果哪天没睡就像缺了点什么。“春困秋乏夏打盹”,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但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睡眠呢?其实,不只是

健康新闻

北京已有三家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

1910

2022年服贸会开幕在即,传统中医药将继续亮相其中,展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新亮点、新成就。北京的中医药资源丰富,汇集了众多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具有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并结出了累累硕果。目前本市共有三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分别为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健康新闻

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写下去

1144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分享到它的好处。自己一辈子想的,就是老老实实把科研做好,把课题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开发出更多药物来,造福更多人,这也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这样说。201

健康新闻

年纪轻轻,为啥骨骼报警

1482

2012年,高三女生秀容(化名)偶觉颈部不适,CT检查的结果,是一个她从未听过的名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由于病情不算严重,医生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改善生活习惯,诸如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颈椎放松等等。 此后10年,她历经大学、考研、求职、工作等重大人生节点,颈椎也在某些过度劳累的节点表现出剧烈的疼痛,

健康新闻

胸口疼痛、左手轻微麻木 年纪轻轻为啥骨骼报警

384

年纪轻轻,为啥骨骼报警2012年,高三女生秀容(化名)偶觉颈部不适,CT检查的结果,是一个她从未听过的名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由于病情不算严重,医生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改善生活习惯,诸如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颈椎放松等等。 此后10年,她历经大学、考研、求职、工作等重大人生节点,颈椎也在某些过度劳累的节

健康新闻

预防传染病 春“捂”有诀窍

190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倪青在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蛰伏后,随着天气回暖,万物开始复苏和生长,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吸引着“猫冬”的人们,开启一场共同的春游。然而,春天是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忽高忽低的气温、随时刮起的大风、一同苏醒的病菌,让传染病在春季高发。春季传染病要如何预防?怎样才能在

健康新闻

中医药刮起“国潮风” 与现代科技结合愈发紧密

221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题:中医药刮起“国潮风”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随着中医药文化日渐融入大众生活,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科技、当代文化潮流“深情相拥”,刮起阵阵“国潮风”。近日,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在京亮相。这位可爱的中医药“小学徒”身着传统服饰,梳着发髻,身体上有针灸穴位的标记,腰间挎着的葫芦彰显出

健康新闻

健康幸福过大年:合理用眼预防近视 规律作息精力充沛

1828

新春临近,年味愈浓。春节长假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当前,境外疫情蔓延,我国依旧面临较大疫情输入风险;一些地方还存在散发疫情,疫情扩散的风险依旧不容忽视。因此,在欢喜过节的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等卫生习惯。今年春节,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居家时间增多,外出

健康新闻

穿袜子睡觉能助眠吗?

1087

有人说穿袜子睡觉可以改善手脚冰凉,帮助睡眠。但也有人说穿袜子睡觉会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门诊确实遇到有患者说经常会手足发凉,晚上穿袜子睡觉,甚至夏天晚上都要穿袜子、长裤睡觉。那穿袜子睡觉到底好不好呢?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一分为二来看待,针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
健康新闻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

1583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8日,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21第六届公益活动盛典在北京举行。“生命之尊”获奖者从左至右依次为:石学敏、陈彤云、薛伯寿 主办方供图“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今年是第六届,

健康新闻

立冬将至气温或暴跌做好慢性疾病预防和监测

752

我国将迎来“立冬”节气。立冬时节是易感人群的“危机时刻”,老人、儿童、体弱者应提早做好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天气渐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最易“受伤”“11月是寒潮次数最多月,随着冬季取暖期开始,公众还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

健康新闻

院士专家齐聚山城 探讨“表型组学与精准医学”

1859

中新网重庆9月24日电 (张旭)第三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24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幕。本次大会聚焦“表型组学与精准医学”主题,吸引了中国7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业界领袖参加。作为备受瞩目的行业年度学术盛会,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先后于2019年、2020年在广州、上海举办。今年,大会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举行

健康新闻

中国正式发布《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促进诊疗规范化

1868

中新网上海9月15日电( 陈静 陈豪)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最复杂、最难治的一型,严重者甚至出现瘫痪,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记者15日获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组牵头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下称:“共识”)正式发布。上海中医药大

健康新闻

“把脉”中医药发展 院士名家纷献“良方”

92

中新网长春7月31日电 (记者 郭佳)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吉林省贸促会等主办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31日在长春举行,中外专家汇聚一堂。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开出“良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全世界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正在发生转变,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的世纪,强

健康新闻

3000万→0!中国消除疟疾原来是靠这条“捷径”

1937

6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上个世纪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0,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疟疾是最凶险的传染病之一。数十年来,世界多国科研力量持续投入到抗击疟疾的战斗中。中国科研项目组则凭借中医药的优势,走上了一

健康新闻

从3000万到零病例世界瞩目中国抗疟70年

1064

世界卫生组织30日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经过70余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长达70年的抗疟之路,不仅取得了从3000万到零病例的瞩目成绩,也为实现“无疟疾世界”愿景做出了中国贡献。抗疟之路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

健康新闻

从3000万到零病例 世界瞩目中国抗疟70年

56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特稿:从3000万到零病例 世界瞩目中国抗疟70年新华社记者世界卫生组织30日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经过70余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长达70年的抗疟之路,不仅取得了从3000万到零病

健康新闻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大医精诚写大义

1747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在湖北武汉解放大道上,有一座特别的天桥:这里镌刻着抗疫中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名称和人数,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2020年那段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日子。阻击疫情,抢救生命!满怀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广大医务人员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白

健康新闻

防近视?你需要管控孩子的远视储备

1519

黄婷的女儿今年4岁多,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她常常用手机给孩子放视频,飞机上、火车上、餐桌上、床上,孩子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舍得放下手机。虽然黄婷担心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但她说“没办法,不给手机就哭,讲道理也没用”。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
健康新闻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在京发布

1146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何防控近视发生备受关注。以“心明眼亮,光明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百望山论坛暨‘6.6爱眼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发布《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与会专家还建议建立起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四级防控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