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业绩高增长”的中药饮片行业巨头康美药业再次陷入财务“造假”疑云。
299.44亿元,是4月29日晚间康美药业突然在2017年年报中“蒸发”的货币资金数额。在康美药业的解释中,299.44亿被表述为“会计差错”。但市场并不买账,4月30日康美药业当天蒸发市值52.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康美药业调整前的货币资金合计为341.51亿元,其中224.45万元为库存现金、340.44亿元为银行存款、1.04亿元为其他货币资金。这也意味着,上述“蒸发”的近300亿货币资金大都是银行存款。
有财务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话,就是由审计机构给对应银行发银行询证函,要求银行给反馈这个公司的年末银行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符,“应该核对一致事务所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与康美药业合作大约19年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前一直为其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直至康美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2018年年报,才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市场对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质疑声方炽之际,4月29日晚间公告,康美药业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也双双离职。
那么,这次康美药业的“会计差错”究竟能否自圆其说?
新京报记者发现,康美药业“造假”的质疑早在2012年就有。康美药业曾被质疑涉嫌财务造假,“虚增18亿资产”。据裁判文书网,此后的2014年至2018年,不断有投资人向证监会等监管层举报康美药业。2018年12月,证监会时隔多年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才有了此次康美药业对2017年度年报的更正。
此外,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兴田还多次涉及行贿。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的资金,不断被大股东的关联企业占用。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药业有超过88亿元的资金被占用,其中均是应收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往来款。
记者发现,在近300亿“会计差错”爆出之际,4月30日,康美药业还同时宣布计划再发行200亿债务融资产品。其实康美药业上市后,不断融资扩张,债务高企,近年来年度财务费用少则数亿元,多则近20亿。这也与几百亿的货币资金形成反差。
5月5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康美药业证券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记者致电康美药业的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相关领导正在出差,并留下记者联系方式。
5月5日晚间,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公告表示,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进一步核实并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12大相关问题。
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核实并补充披露多计货币资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户、限制性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资金使用及资金的主要去向;货币资金核算出现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项、交易安排、交易对手方及是否为关联方等具体情况。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康美药业结合公司近年的融资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及执行存在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况;结合公司现存债务规模、现有货币资金的受限情况等。
【蒸发】
300亿货币资金“蒸发”,大都为银行存款
一次会计调整,让康美药业的财务数据“变脸”。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康美药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均有科目进行变更。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在2016年度的财务数据也有调整。
2017年年报中,康美药业对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货币资金均有调整。其中,应收账款少计6.4亿元,存货少计195.63亿元,康美药业截至2017年末的存货金额从调整前的157亿元,调整至352.46亿元。康美药业称,因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货币资金多计金额299.44亿元,康美药业期末的货币资金从调整前的341.5亿元,减少至42亿元。
在2017年利润表,康美药业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公司在核算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存在错误,造成公司销售费用少计4.9亿元;财务费用少计2.28亿元。
此外,现金流量表中,康美药业合并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多计102.99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多计73亿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少计38亿元等。
此次会计差错被市场质疑“离谱”之处,其中就包括对货币资金的核算错误近300亿元。货币资金,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手上可以支配的现金和存款,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户的期末余额。
调整公告披露后,中国经营报报道,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表示,“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件事。”康美药业相关负责人也称:“市场比较关注的货币资金减少299亿元的问题,并不是一笔勾销,而是大部分转为存货了。我们的存货还是很有价值的。”
事实上,康美药业此前就因为账面货币资金较高,但并未合理理财,同时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被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报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中,2017年报中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审计细节来看,大部分都是银行存款。数据显示,2017年度康美药业调整前的货币资金合计为341.51亿元,其中224.45万元为库存现金、340.44亿元为银行存款、1.04亿元为其他货币资金。
这意味着,此次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错误”,要从银行存款上找问题。
一位财务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银行存款项目,公司内部审计要看每月的银行对账单,看月末的余额和账面是否一致,每次流水对上才行。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话,就是由审计机构给对应银行发银行询证函,要求银行给反馈这个公司的年末银行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符,“应该核对一致事务所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疑云】
与正中珠江合作19年,连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此次近300亿元的货币资金“蒸发”,就算是康美药业本身有财务差错,那么审计机构为何当年没有发现?
根据康美药业2017年度的审计报告,报告期对康美药业进行审计的,是一家名为“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中珠江)的审计机构,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杨文蔚、张静璃。
这家审计机构,已经和康美药业有19年的合作历史。在康美药业2001年刊登招股书中,引用的财务会计资料就全部来源于正中珠江的审计报告。经过康美药业的委托,正中珠江为康美药业审计了从1997年至2000年10月的财务状况。
这一合作就是19年。康美药业对正中珠江支付的审计费用也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05年时康美药业支付的审计单位薪酬为30万元,到了2015年就已经上升至380万元,2017年度、2018年度支付的审计单位薪酬分别为495万元、500万元。
在2012年至2017年,康美药业的财务情况就备受质疑,多次陷入“造假”疑云,但在正中珠江的审计报告中,均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2017年度审计报告为例,审计机构对康美药业的医药销售收入、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两项内容确认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其中并不包含对于康美药业货币资金的相关内容。
2018年12月,证监会宣布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牵连出康美药业2017年的财报问题时,正中珠江在2018年度报告中,对康美药业出具了“保留意见”。
5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正中珠江,并表示希望前台人员转接杨文蔚、刘清、张静璃(均曾负责过康美药业审计项目),接线人员回应称,负责康美药业的所有领导都外出,自己不清楚其他情况。该接线人员留下记者联系方式,表示会给记者回电,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接到电话。
【业绩变脸】
连续两年业绩虚增,经营现金流变脸三年为负
“存货很有价值”,就能让市场安心吗?事实上,以上会计科目的调整,也让康美药业2018年的财务数据不再似从前那般光鲜。
康美药业原年度报告中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64.76亿元,更正后金额为127.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整前为41亿元,调整后为21.49亿元。
2016年度,调整前康美药业营业收入216.42亿元,调整后为146.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整前为33.4亿元,调整后为18.4亿元。
上述几个业绩指标的调整幅度,有的超过了原数据的50%。这意味着,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被虚增。
2017年度康美药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从调整前的320亿元,变为调整后的284亿元;2016年末调整前的291亿元净资产,调整后为277亿元。
现金流量上,2017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调整前为18亿元,调整后为-48.4亿元。2016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调整前为16亿元,调整后为-23.04亿元。
根据康美药业2018年度报告,报告期康美药业的营业收入为193.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31.91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药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1.9亿元。
这也暴露出康美药业的经营现金流,即造血能力短板。业绩大幅下调外,康美药业已连续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而按照康美药业此前的财务数据,康美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年均为正数。
4月30日,康美药业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下发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康美药业对财务数据下调等问题进一步解释。截至发稿,康美药业尚未回复关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