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滞后,导致一些地方只注重管网等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湖泊湿地、生态缓冲带、城市生态渗水区等建设
一场暴雨就让一座城市开启“看海”模式,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内涝问题日显突出,影响了人们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多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水底摸车”“街道捕鱼”“城市看海”等现象频频出现。
病因并不难找。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滞后,导致一些地方只注重管网等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湖泊湿地、生态缓冲带、城市生态渗水区等建设,排水的出路没有足够的地域。而管网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多、设计标准较低、预留“增量”不够,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洪能力低下。而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注重保护千百年来的自然生态水系,导致城市区域对洪涝的调蓄缓冲能力减弱。此外还有下垫面调整带来隐患,“城岛效应”带来新风险等。
城市下水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为综合治理城市内涝,建议:
用更加“丰富”的眼光看待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的规划建设乃长远之计,安全是城市之本,应把城市水域水系生态体系建设与生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山水林田湖草与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城市建设的排水硬件与“水路”的多元化是“软”“硬”共融的消水系统。应以对洪涝水害的预防靠疏;生态蓄水,以养为上;工程设计要有足够的管网空间排水的规划理念与建设方式给洪水以出路,让暴雨变柔。采用多措施蓄水、合理滞留雨水、分级净化雨水、自然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城市防洪涝与现代城市建设配套体系,使城市内涝止于预防。
城市管网建设要有预留性和超前性。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在补足历史欠账的同时,要注意超前性,城市管网建设不能“吃快餐”,一埋了之,应预见到城市扩容后对城市排洪涝增量的要求。城市内涝要综合治理,可以参考借鉴中国古建筑的防洪排涝智慧以及其它先进经验,因城施策,对症开方。
强化责任管理。鉴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复杂性、城市管网建设的隐蔽性、问题发生时点的不确定性、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建议对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实施责任确认书,根据确认书的责任划分,实行责任法定终身追究制。用科学取代草率,用制度取代短视,用严管取代马虎,用行动取代口号,真正建立高效、安全、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洪防涝体系。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5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