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上游乳企陆续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但“期中考”的整体成绩却是一片惨淡。报告显示,现代牧业亏损6.66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5.66亿元相比再次扩大。原生态牧业则亏损1717.9万元。中国圣牧净利640万元,同比下降98.4%。赛科星净利203.2万元,同比下降95.05%。中鼎联合净利500.36万元,同比下降53.3%。半年报里透出的信息是,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已成为业绩下降或亏损的最主要因素,而此轮原料价格走低与上游去产能趋势紧密相关。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产能过剩、原奶价格走低是主因,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通过扩品类、与下游乳企合作寻出路
日前,各上游乳企陆续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但“期中考”的整体成绩却是一片惨淡。
报告显示,现代牧业亏损6.66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5.66亿元相比再次扩大。原生态牧业则亏损1717.9万元。中国圣牧净利640万元,同比下降98.4%。赛科星净利203.2万元,同比下降95.05%。中鼎联合净利500.36万元,同比下降53.3%。
半年报里透出的信息是,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已成为业绩下降或亏损的最主要因素,而此轮原料价格走低与上游去产能趋势紧密相关。
面对严峻的行业态势,各上游乳企也在纷纷自救,或降低成本减少销售压力,或与下游乳企紧密合作巩固销路,或扩充产品品类以消耗自有原料奶产能。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下半年进口国际奶价上涨、国内新增牧场的减少,上游乳企业绩将有所改善。
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冲击业绩
各家中报共同显示,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成为其上半年业绩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已经从今年1月份的3.55元/公斤,下降至6月份的3.42元/公斤。
对此,各家乳企也在报告中列出其对业绩的直接影响。如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毛利同比降低5.5%,奶牛养殖业务毛利同比降低9.83%。此外,原生态牧业毛利下降25.4%,赛科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82%。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原料奶价格下行的原因,由以往的进口奶冲击变成了国内产能过剩。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7月进口奶粉港口完税价折算原料奶价格为3.13元/kg,而国内同期原料奶价格为3.41元/公斤。
进口与国产奶价格差距逐渐缩小,意味着更利于国内原料奶的销售,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赛科星在半年报中援引海关数据表示,上半年乳品进口价格相较于去年同期上涨28%,国内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奶源。
不过,同期国内上游去产能趋势持续,加速了亏损奶农退出,规模牧场也开始通过淘汰低产能奶牛控制产能过剩。
乳业杂志《荷斯坦》主编豆明认为,国内居民乳制品消费低于预期,加之行业近年对市场前景严重误判导致供给过剩,所以上游乳企的年中业绩整体较差。
日前,各上游乳企陆续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但“期中考”的整体成绩却是一片惨淡。报告显示,现代牧业亏损6.66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5.66亿元相比再次扩大。原生态牧业则亏损1717.9万元。中国圣牧净利640万元,同比下降98.4%。赛科星净利203.2万元,同比下降95.05%。中鼎联合净利500.36万元,同比下降53.3%。半年报里透出的信息是,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已成为业绩下降或亏损的最主要因素,而此轮原料价格走低与上游去产能趋势紧密相关。
高端液奶自有品牌销售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而言,上半年的亏损因素还源于自有液奶品牌销售的大幅减少。
现代牧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受市场需求疲软及品牌市场业务交接影响,2017年上半年其自有品牌液奶营收从去年同期的6.55亿元减少至4.05亿元,降幅达38.17%。
对此,现代牧业方面8月30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其液奶业务已于5月1日起由蒙牛负责整体销售及市场推广。因销售模式改变及市场交接过渡影响,液奶销售收入下降,也由此导致与原经销商的业务缩减且应收账款账期拉长。
除现代牧业外,上半年中国圣牧有机液奶的收入为6.88亿元,同比下降33.5%。中国圣牧解释称,2017年市场竞争加剧,集团于年初提出“稳价”策略,退出价格战。同时为加大经销商、分销商扶持力度,下调了对其售价。
对于“稳价”策略,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过往圣牧有机奶终端售价相对较低,促销主要为多卖产品。身为奶源型企业,圣牧此前对零售端不太重视,仅作为业务补充,但现在要逐步调整,扩大知名度,并希望有合理价格来保证一定的利润。
对于现代牧业与中国圣牧来说,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产品曾被视为解决其原料奶销售的主要路径。不过在豆明看来,由于养殖成本较高,两家巨头自有液奶品牌走的是高品质、高价格的高端路线,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并不一致,这才是导致其液奶品牌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此,中国圣牧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目前圣牧有机液奶市场终端较其他品牌约有10%左右的溢价,近两年是盈利的,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也在逐渐接受,因此下半年将坚持“稳价”策略。
“降成本”、“扩品类”各自突围
为走出业绩泥沼,各上游乳企也在自寻出路,主要分为降成本、扩品类和紧抱下游乳企“大腿”三种模式。
为应对奶价低迷带来的毛利下降,原生态牧业通过调整牛群结构、改善饲料配方来降低产奶总量、减轻销售压力和控制生产成本。赛科星也将“开源节流”列为调整思路,同时利用奶业低谷期加快收购步伐。
现代牧业的办法是加强与下游乳企的合作。6月16日,现代牧业与蒙牛签订了供应加工协议,此举为其带来5亿大单。同时,现代牧业自有品牌液奶的销售将全权交由蒙牛负责,双方还于7月11日推出了纯牛奶新品。
豆明认为,现代牧业与蒙牛加强合作可以助其消化原料奶,减少销售、渠道等费用。此外,随着新牧场和工厂建设的暂停,其折旧费用也将下降,下半年现代牧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原生态牧业也在寻求与下游乳企的合作。今年5月12日其与飞鹤乳业签订协议,到2019年12月31日前将优先安排向飞鹤提供原料奶,并预期向飞鹤长期持续提供。原生态牧业认为,此举将巩固客户的稳定性,确保集团原料奶的未来需求。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原生态牧业可能存在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风险,而飞鹤奶粉定价较高,可以承受原生态牧业相对较高的原料奶价格,这对其来说是种利好。
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未来圣牧还将继续开发牧草种植与养牛规模,下游则会拓展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及低温品类。此外,还将与北欧富友联合食品合作,开发奶酪、半浓缩奶制品、高端儿童乳制品等终端产品。
宋亮表示,未来有机婴幼儿奶粉、奶酪有一定发展空间。在上游环节,圣牧应利用沙漠有机产业链优势开发多种种植和养殖产品。
对于下半年整体行业趋势,豆明认为随着国际乳品价格的上涨、国内新增牧场的减少,奶源供给不会陡增,只要需求正常回升,上游乳企形势将会改善。
采写/新京报记者郭铁 实习生孙阳